全球第一季貿易總量下滑 亞洲跌幅創紀錄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添財綜合報導)金融危機發生後5年來,全球經濟仍然未能恢復持續廣泛的增長。今年第一季度世界貿易總量下滑,尤其是亞洲發展中經濟體進出口跌幅均創紀錄。

荷蘭經濟政策分析署(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一般稱CPB)5月23日表示,三月份世界進出口總量較上月下跌0.5%,致使第一季度整體環比下滑0.8%。而去年第四季度還增長了1.5%。

該機構每個月匯總全世界96個國家與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sub-Saharan)的進出口數據,其最新貿易數據與全球經濟現況息息相關。

據CPB,第一季度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出口下滑4.5%,錄得最大跌幅紀錄;中歐東歐是唯一出口增長的地區。

同時,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進口也錄得了最大跌幅。而日本的進口卻實現了“非同尋常的增長”,增幅4.5%。日本4月上調銷售稅前,消費者大量提前採購,這一點從日本3月的經濟增速上也可以驗證。

CPB數據還顯示,美國第一季度進出口雙雙下滑,主要是與亞洲貿易往來量減少,對歐元區貿易量並未出現太大變化。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本週二也表示,今年一季度已是其34個成員國連續第二個季度增長放緩,僅較上季增長0.4%。而去年第4季、第3季增速分別是0.5%、0.7%。

OECD主要由發達國家組成,包括美國、日本和德國等。該組織認為,第一季度增長放緩主要是因美國遭逢異常天氣影響。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第一季產出零增長;法國經濟也幾乎原地踏步。歐元區上季經濟增長0.2%,與前一季相同;日本增率從0.1%提高到1.5%;德國增率也提高一倍到0.8%;意大利經濟萎縮0.1%,不如前一季增長0.1%。

由這些數據看來,發達國家的增長動能似乎難帶動全球經濟,尤其是亞洲大型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度等增長異常下滑的背景下。各國決策官員紛紛研擬因應對策。歐洲央行(ECB)6月5日開會時可能決議調降基準利率,並推出新措施來刺激經濟。美聯儲官員承諾維持超低利率,且相信第一季增長減速只是暫時的。

不過,荷蘭CPB報告顯示,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世界貿易量曾經暴跌,但很快在2010年反彈。自那以後,世界貿易增長就維持了緩慢但還算穩定的增長。直到今年一季度,穩定而緩慢的增長局面也被打破了。

相關新聞
WTO:全球貿易增長大幅放緩
WTO下修全球貿易成長預測
外媒:中共國家資本主義掠奪國民財富挑戰全球貿易體系
APEC敦促恢復多哈談判 全球貿易對話陷僵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