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5月22日訊】今年以來陷入低迷不振的中國房市,21日再遭國際信評機構穆迪將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同一天,中國股市收於31個月低點。市場信心需要維穩,官方發佈最新公告,首次允許地方政府以「自發自還」方式獨立發行債券。
據財政部21日公告《2014年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辦法》,國務院已核准自主發債的10個省(市)試點,包括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江西、寧夏和青島。據《辦法》,所謂「自發自還」指地方政府可在國務院批准的發債規模限額內,自行組織本地區政府債券發行、付息和償還本金。
首波試辦的10個省市,皆屬經濟活動與資本市場發達的地區,據官方說法,還是財政管理良好的地方。事實上,據大陸央行近日對外發佈報告指出,地方政府約37.5%的貸款集中在2013年至2015年內到期。顯然隨著債限將至,無論哪一級地方政府,還款壓力與風險都迫在眉睫。
然而全國房市陷入寒冬,土地交易量跟著萎縮,土地財政無以為繼,各地方政府卻要面臨還債高峰期,就只能允許地方政府發債了。
只是地方債要放開,《辦法》說了很多,但沒說的是自發自還的地方政府一旦無力承兌怎麼辦?
此前囿於法規,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無權自行發債,須由財政部代理髮行與代辦還本付息。不過實際情況卻是,各地方政府紛紛通過設立融資平臺的方式規避了不能直接發行債券的限制。迄今為止,這也一直是各地方政府舉債籌錢的主要方式。
而據稍早的官方審計報告,近200個市級和縣級政府的債務率超過100%,換言之,這一部份地方政府已經有著破產的風險,如果這些地方未來全面自主發債,還不起時誰負責?
過去在地方以政府名義集資卻跳票的惡性事件不在少數,新聞隨手檢索就一堆。例如2008年9月,湖南吉首政府以官方名義進行社會融資,當地90%的老百姓,約70億的民間資金被當地政府募集吸納,結果卻造成民眾血本無歸引發群體事件。又如這次名列地方發債首波試點的青島,今年4月才剛發生君利豪集團女地產大亨姐妹欠貸逾12億雙雙跑路的事件,違約資金涉及多家國有銀行,還有多個政府融資平台。
所以,之前地方舉債方式就已經很多,地方根本不重視信用,也可以說不講信用,許多政府募資的爛攤最後都不了了之,徒留民眾血本無歸。再加上官員為了自己任期內的政績,大搞形象工程,地方債如今要放開,要他們把今後多少年內的錢花掉都敢,而還款責任和債務風險,不是留給下一任,而是下一代。政府發債完全憑信用,對於本質上不講誠信的政府,也是再多的規定都不能讓它遵守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