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4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田青渥太華編譯報導)開放式生活空間的概念已成為房屋設計的主流,建築師克里斯•西蒙茲(Chris Simmonds)稱,須考慮周全,才能真正實現空間與視覺的開闊。
《渥太華公民報》報道,在Astro設計中心的一次不多見的公開演講中,這位當代建築設計的資深人士談到,關鍵是要注重光線的質量、室內外的銜接,而且還要遵循風水的原理。
「現在人們已經能實現神話般的室內外銜接,讓人感覺不是從房間裡向外望著花園,讓房子和花園合為一體,」西蒙茲說。這種銜接實際上是他設計的關鍵。「這意味著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遷……嘗試將房子與自然環境整合起來。」
西蒙茲列舉了數個他公司的獲獎項目,其中包括在去年秋天的房屋設計大獎評比中拿過多個獎項的「禪房」(Zen Barn)。
「這是多數人想象事物的方式。它是開放空間的組合,功能的實現則經過了深思熟慮。」
將廚房、餐廳和客廳等「基本要素」恰當地組合在一起。「在廚房裡,你可以與其它功能區的人交談。」然而,即使廚房已經成為開放式結構的中心,人們也不希望看到它凌亂的檯面,所以西蒙茲喜歡將廚房檯面隱藏起來,同時保持視線的開闊。這一點來自於個人經驗,作為家裡最主要的洗碗者,他通常要到深夜才來清理這些地方。
風水的原則在設計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風水」來自於中華文化,用來指導創造和諧的環境,達到陰陽平衡。例如定位傢具時,要讓進入房間的人感覺受歡迎,而不是面對一排後腦勺。
使用大塊玻璃與自然環境相連的開放式設計,更多的是符合地中海式的生活方式,「這倒霉的氣候,」西蒙茲說。這句話讓冒著春季暴風雪來參加活動的觀眾們發出格格的笑聲。
設計開放式空間也有挑戰,比如需要放棄正式的餐廳,但「不必放棄餐廳的歡樂氣氛,」西蒙茲說。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有一個空間,讓你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走進去,關上門。「在一個開放式的空間裡無處可藏,」所以由莎拉•蘇森卡(Sarah Susanka)在她的書《不住大房》(The Not So Big House )中提到的「斗室」,是非常關鍵的,他說。
「也許你的房子面積很小,不可能在一層有這麼一間斗室,但你姑且把某個房間認作這個斗室。」無論是稱其為圖書室、多功能室或書房,「你可以把那裡布置成多種用途,能供兩三個人靜靜地坐在遠離人群的地方。」
把以上所有元素裝進一所「普通住宅」裡是可能的,西蒙茲以正在參與開發的HN住宅為例。HN住宅是由Urbandale公司的創始家族之一在去年推出的。這是西蒙茲第一次與成品房建築商合作,但他的設計使用了他在設計定製住宅時同樣的原則。主要的生活空間是開放組合的,傢具擺放是歡迎式的,並有大量「運行良好」的玻璃窗,西蒙茲介紹說。
(責任編輯:岳東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