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4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曉言綜合報導)4月16日上午,載有476人的南韓「歲月號」客輪在珍島海域發生沉船事故,迄今已近一週時間,除174人獲救外,更多的罹難者屍體被打撈出來,還有200多人下落不明。
旦夕禍福,讓人無法意料。假如有一天你我也不幸遭遇「歲月號」式的悲劇該怎麼辦?救生專家說,平時多掌握一些逃生知識和技能,會使人們在面臨困境時多一分勝算。
心存安全意識 注意細節
就像許多避險意識強的人為了預防地震,在家中準備一個地震應急包、熟悉家中的避震安全區一樣,海上出行同樣需要做到有備無患。
專家認為,乘船時,尤其是攜帶兒童出遊時,預備一個便攜式氣枕或者充氣式救生圈,關鍵時刻可能會很有幫助。
旅客上船後,應該像乘坐飛機一樣,取得該船的《旅客須知》,詳細瞭解所乘船舶的逃生路線,逃生方式,熟悉救生衣、救生圈、救助艇等的位置。如果發現船上出現超載,要保持警惕,尤其是船體劇烈顛簸時,要高度戒備,將重要財物隨身攜帶。
專家表示,如果輪船發生意外,切不可盲目地跟著已失去控制的人亂跑,可是一味地等待他人救援也會貽誤逃生時間,必須採取積極的辦法逃生。
面對災難,首先要保持鎮定,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適當加穿衣服,戴上手套,圍好圍巾,穿好襪子、鞋等,然後再穿救生衣。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都不要使身體直接接觸海水。離開船艙時還應儘可能帶些淡水、食物,帶一件大衣或一條毛毯。
跳海逃生有訣竅
如果船將沉沒,還來不及登上救生筏或者救生筏不夠用,就要跳水逃生。救生專家說,跳水逃生是有技巧的。
跳水時,應迎著風向跳,避開水面上的漂浮物。左手緊握右側救生衣,抓緊並往下拉。深吸一口氣,右手五指併攏捂緊口鼻,以防嗆水。雙腳併攏,身體保持垂直,頭朝上,腳向下起跳。入水後不要馬上鬆開左手,待浮出水面後再放鬆。
專家提示,跳船時儘可能跳得遠一些,或者入水後儘快游開,遠離棄船,不然船下沉時渦流會把人吸進船底下。
保存體力和體溫
遠離棄船後,在水中要減少活動,保持身體和精神的安靜,減少體熱散失。入水後應儘量避免頭頸部浸入冷水裡,頭部和手的防護是相當重要的。為了減少水接觸的體表面積,特別是保護好幾個高度散熱的部位,即腑窩、腹股溝和胸部,在水中應雙腿併攏屈曲到胸前,兩肘緊貼身旁,兩臂交叉放在救生衣前面。如果有幾個人在一起,可以挽起胳膊,身體擠靠在一起以保存體熱。
專家表示,海上遇難,落水自救的可能性很小,絕大多數要依靠救助人員營救。人長時間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就有可能引起低溫症,致中心體溫下降到35℃以下,體內各重要器官發生嚴重的功能失調狀態,心室發生纖顫,這是海難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人在水中保存體力和體溫,延長水中生存時間,就成了得救的關鍵因素。
專家還提示說,千萬不要喝海水,無論多麼渴,都不要喝。因為海水含鹽高達3.5%,而人的腎臟所能承受的鹽的濃度不能超過2%。人體為了排泄喝下的海水中的鹽,不但要把喝進的海水全部排出,還會使身體內喪失相當於飲進海水量50%的水份,故越喝越渴。
保持鎮定
海上遇難後,對人的一個致命威脅是心理上的恐懼。救生專家說,落水者要有堅定的求生意念,不能絕望,保持冷靜。要知道,堅持時間越長,獲救的機會越大。
面對茫茫大海,當你感到精疲力竭、孤立無援的時候,也許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祈禱。
現在已有科學研究發現,真誠地、發自內心的祈禱,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擺脫消極情感,得到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而且確實是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