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4月1日,深圳前海管理局公佈第二次前海合作區諮詢委員會閉門會議內容,中共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稱,領導層長期壓制深圳金融市場,深交所就是案例。
深交所已被壓制14年
4月1日,深圳前海管理局公佈第二次前海合作區諮詢委員會閉門會議內容。劉明康是在談前海加強深圳和香港雙方專業人才的資格互相認證時,談到此問題的。他說:「深圳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現在的人才能夠做到雙向的,不容易找到。更不要說上面長期對深圳的金融市場還是有一種金融的壓制,這是明擺著的。我實事求是地講。不然的話,今天深圳交易所也不會像今天這個樣子。」
此前,劉明康在3月份曾表示,只有講真話才能取信於民。2003年他發現銀行業不良資產率遠高於對外公佈數字,「我向全世界說真話時,經得起事實檢驗,那時需要的是信心,信心只能來自於實話。」
這一點,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或有同感,在3月份的中共兩會期間,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深交所跟上交所保持良性競爭對中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是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始正式營業;深圳證券交易所(深交所)位於深圳羅湖區,深南東路5045號,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於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
2000年以前,這兩個完全「同質」的市場之間在進行競爭,當時的深交所與上交所不但掛牌品種完全相同,而且掛牌數量也是完全相同的,即便在IPO節奏與數量上也是完全平均分配的。比如,深交所上市一家公司,上交所也要上市一家公司;上交所掛牌五隻基金,深交所也掛牌五隻基金,深交所與上交所完全「同質」。
大陸資深金融從業人士對《大紀元》記者反饋稱,後來這種競爭上交所佔下風,於是上交所向中央表達不滿,「最終應該是『上海幫』起了作用,就是從上海出去成為中央領導的。」
由於扶持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發展,2000年9月深交所停止了新股發行,並且最終上交所擁有中國市值最大的一批企業和藍籌股。在2004年5月17日深交所設立中小企業板(簡稱中小板)後,2004年6月25日新和成等八家公司掛牌上市,標誌著深交所又重新恢復了新企業上市,但是只是包括中小企業。
隨著2004年中小板和2009年創業板的先後開通,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於擁有了不同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市場定位及核心競爭力。深交所的「中小板」和「創業板」正在快速發展,不斷壯大。
滬深股市出現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走勢。面對滬市走勢疲弱不堪的現狀,2014年年初,上海證券交易所曾表示,「需要深刻反思」。
股民更喜歡深交所
從股民的反應來看,投資者最不滿意的是上交所的「指定交易」制度。所謂「指定交易」,是指個人投資者必須指定某一券商證券營業部作為自己買賣證券的唯一的交易營業部。
指定交易制度給投資者帶來諸多不便:投資者如果因工作地變動或其他原因要在另一家券商營業部開戶,必須先到其原先開戶的券商營業部撤消指定交易,且在多種情形下投資者不能撤消指定交易,如投資者當日有證券交易或申購新股尚處於資金凍結狀態等,一些券商為了阻止客戶流失,更是編織種種藉口、拒絕為客戶辦理撤消指定交易業務。
收取過戶費,也是股民反響很強烈的一個話題。投資者的股票交易費用中,包括證券交易印花稅(基金、債券交易無印花稅)和券商佣金,上交所交易還須按股票數量扣繳過戶費,每1000股過戶費為1元,不足1000股按1元收費,向買賣雙方雙向收取,而深市則沒有這項收費。
據統計,2013年上交所A股股票總成交量26321億股,以此計算,全年收取過戶費應大於52.64(26321×1‰×2)億元(因低於1千股成交量按1元收費),這一數字可能超過大多數境內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潤總額。
並且與深交所相比,上交所上市公司現金紅利實際到賬日明顯滯後:深交所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除息當日紅利資金即到賬,而上交所公司除息後往往延後數日甚至一個多月紅利資金才能到賬。所以投資者慢慢傾向於投資在深交所上市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
上海市一直致力於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然而,上海股市近年來卻持續低迷不振,大陸股市深強滬弱的格局日益顯現,長此以往,上交所有被邊緣化之憂,國際板的推出如今也顯得遙遙無期。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