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湖北洪山菜薹 原產地僅剩80畝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2月05日訊】湖北洪山菜薹為武漢「國寶級」農產品,擁有1700年曆史,唐朝起被封為「金殿玉菜」,成為貢品。中共建政前,從寶通寺一直到卓刀泉,從洪山到南湖,「九嶺十八坳」全都是菜地。自上世紀80年代大陸發展城中村建設後,洪山菜地面積由8000畝驟減只剩下至今的80畝。

據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前洪山區是武漢市的「菜園子」,武漢86%的蔬菜來自洪山區。

隨著城市化進程,當年東起花山鎮,西到武泰閘,北至武漢大學,南到江夏區大橋鄉的共上萬畝洪山菜薹原產地逐漸被蠶食。2001年,洪山區菜薹種植面積一度不足30畝,年產量不到2.5萬公斤。

社會各界也不斷發出呼籲:要求當局保護洪山菜薹原產地。原空軍雷達學院一位教授就曾給當時的武漢市長寫過信。2004年,當地政府將這塊最後的原產地納入保護「紅線」:只許種菜,不許開發;並拆除了一批違章建築,將菜地面積從30餘畝,擴大到80餘畝,至今「留白」已近10年。

據大陸媒體報導,在高樓木立、寸土寸金的武漢市雄楚大道的洪山區洪山村,陽光下,現存的一片80餘畝紫色的菜薹格外醒目。周邊布樓盤、小學,還有城中村改造農民還建房的工地。

有業內人士算了一筆帳稱,周邊樓盤如百瑞景等,1平方米的價格已遠超1萬元,即便按照1萬元折算,這塊80餘畝的菜地價值超過了15億元。

洪山菜薹產業協會會長葉曉估表示,政府需要抵制誘惑,把「紅線」劃死,不允許任何單位有越界的行為。他還呼籲,要保護這最後一塊原產地,要把菜薹種植產業做大做強。

除了面臨被收回開發的可能性之外,這塊土地小氣候和土壤的變化也令人擔憂。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城市地面硬化,雨水無法侵入土壤,造成地下水缺乏。早些年在周圍建起樓盤之前,從原武鍋廠區的小坡上有地表水流下來,種菜根本不需要澆水。

洪山菜薹為武漢「國寶級」農產品,與武昌魚齊名。唐朝起被封為「金殿玉菜」,成為貢品。而奇異的是,這一品種僅適宜洪山附近生長。原因是這裡的土壤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磷等礦物質。

(責任編輯:洪昀)

相關新聞
洪山菜薹的傳說
極度高溫持續 大陸9千萬畝耕地受旱 8百萬人飲水困難
投書:如何阻止中共政府暴行 拯救惠安女
中國五千萬畝耕地受中重度污染 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