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綜合報導)曾幾何時,電腦還是大個方塊頭,傳送文件還得靠軟盤完成。而現在,冰箱和電燈泡之間可對話,和智能手機可分享數據。一夜之間,人們過去從未想到的東西,一下子都有了電腦網絡智能:溫控器能思考,家裏的大門可在地球另一端通過iPad上鎖。毫無疑問,今年將是電腦世界不同凡響的一年。
雖然這些智能產品使用起來時髦又方便,但由於上網智能家電設備比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更易攻擊,已成為網絡犯罪份子主要攻擊目標。用戶的個人信息是否被悄悄收集,使得智能設備存在隱憂。
家電智能開發漸增
近日,谷歌宣布以32億美元現金收購全球最大智能上網設備品牌之一的Nest Labs。Nest Labs最負盛名的產品是Nest 學習溫控器,該產品通過蘋果產品上網連接控制,對主人生活習慣進行跟蹤和學習,幫助主人節省能源。該公司去年還推出了Nest Protect煙霧警報器。
除Nest生產智能設備外,菲利浦也推出了一個叫Hue的智能手機遠程控制LED燈泡。此外,The August智能鎖推出一種能遠程開關家裏大門的智能鎖。Belkin公司推出的WeMo系列牆上插座和開關,能隨時控制室內所有照明和家電的開和關。
所有這些產品都聲稱具備數據日誌、跟蹤和安排等綜合功能。很顯然,這些智能設備當然是為人服務的,但卻是在學習人的過程中為人服務。對於用戶來說,目前還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個人信息被分享、使用或甚至是濫用。
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無保障
據《國家郵報》報導,Gartner研究主管麥金泰爾(Angela McIntyre)女士表示,隨著這些產品變得越來越複雜,數據收集種類和數量也變得越來越龐大,生產廠家也日益認識到有必要更新隱私政策和服務條款。
目前,能根據用戶走近即打開屏幕的Nest溫控器內置運動傳感器已經引起人們質疑,稱該功能可能被濫用,如跟蹤記錄了用戶何時在家,在家裏時都呆在哪些地方,以及通常在家呆多長時間等極其敏感的隱私數據。這些信息,對營銷和廣告商來說,肯定是無價之寶,而這些數據又是谷歌的最大收入來源。
IDC消費者溝通與移動電腦分析師唐(Tim Tang)說,這些技術和微軟去年底推出的Xbox One視頻遊戲相似,該遊戲主機配備一款Kinect外圍設備,其內置跟蹤硬件和攝像頭即使在主機關閉情況下,也能觀察和等候用戶輸入。
人們不由得擔心,該功能有可能被情報機構或黑客利用對用戶家中情況進行窺探。他說,人們對隱私、谷歌到底如何掌握用戶行蹤等,存在許多擔憂,其中許多擔憂都是有據可查。
公眾智能家電隱私意識薄弱
多倫多大學公民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帕森斯(Christopher Parsons)說,這些隱私擔憂,很少能夠在產品打入主流人群之前,得到公開和積極的解決。人們對許多隱私問題的反應太慢,只想到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和便利,到真正反應過來時,已經太晚了。
這有點像當初可下載應用程式商店開始廣受歡迎的時代,當時許多可疑程式使一些根本毫無防備的用戶上當後,才要求程序開發員們在通過數據連接功能訪問電話功能前,徵求用戶許可。麥金泰爾說,目前人們對這一領域隱私方面的認識還不普遍,但未來2-3年內可能會日益被人重視。
每年消費者電子展上,像LG和三星等大品牌都會推出大量智能冰箱、洗衣機和電話等智能設備。谷歌內部年度開發員大會上,也在熱烈討論Android平台智能電話和其他智能設備等。但卻鮮有人談到數據濫用等風險。如谷歌和其他智能設備生產公司想要真正實現完全家庭智能,就得提高透明度。
智能家電安全風險巨大
美國一份最新報告披露大量智能家電設備被黑客攻擊;Proofpoint企業安全專業公司本月也曾報導,由於上網智能家電設備比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更易攻擊,已成為網絡犯罪份子主要攻擊目標。自去年12月23日至今年1月6日期間,就有10萬多家電設備發出75萬多封可疑郵件信息。
皇后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斯基利科恩(David Skillicorn)說,自己家裏的冰箱就是台笨冰箱,自己也不相信甚麼手機遠程控制溫控器和大門。多大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副教授萊(David Lie)說,自己目前也沒有上網智能冰箱,對於有近來大量報導說智能家電被黑客攻擊,自己也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就像當初家庭路由器一樣,初期也有大量安全問題,智能家電也會面臨類似問題。
Proofpoint研究說,所有智能家電設備,如溫控器、微波爐,甚至是安全攝像頭等,都存在安全風險。斯基利科恩說,如果智能手機能被黑客攻擊,智能冰箱也能被攻擊。這些上網智能家電設備已經構成真正的個人與企業安全威脅。◇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