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在今年頭三個季度,中國對海外投資飆升,但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下滑。這個趨勢可能意味著國內盈利機會萎縮,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
在今年頭11個月,中國對外投資達到89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1.9%,使得自從2005年以來的投資總額達9000億美元。
週二發佈的今年頭11個月的數據顯示來自日本的FDI(外國直接投資)下降39.7%達到41億美元,來自美國的FDI下降22.2%達到25億美元,來自歐盟的FDI下降9.8%達到62億美元,來自東盟的FDI下降23.6%達到59億美元。
來自英國和韓國的FDI幫助11個月的FDI總額輕微增長0.7%,達到1062億美元。
在今年頭三個季度,對華FDI同比下滑1.4%。
而在同一時期,ODI(海外直接投資)比去年上升21.6%。
在今年頭三個季度,中國對歐洲投資飆升218%,對日本投資飆升150%,對俄羅斯投資飆升70%。
佛州羅林斯(Rollins)學院中國中心主任Ilon Alon預測,中國的ODI在十年內將飆升到1萬億美元。
《南華早報》12月17日報導說,樂觀派認為崛起的大國在通過一系列對外投資展開翅膀。而其他一些人說,中國對外投資增加而外國對華投資減少的轉變顯示低成本工廠模式已經失去價值,它曾經是中國過去三十年沸騰增長的核心。
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中國觀察者Derek Scissors說,中共政府聚焦於海外直接投資(ODI)和希望在近期看到它超過外國對華投資,是一個明確的壞跡象。
Scissors告訴《南華早報》,「對於發展中經濟體,(資金)流出超過流入,是一個清楚的和令人沮喪的信號,即國內的機會變得有限。」
Scissors是中國大陸海外投資的權威,編纂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向公眾開放的中國海外投資和重大項目數據庫。
他的論文尤其有價值的是談到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數據暗示大陸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在過去四個月FDI連續下滑,並在八月份達到四年最低72億美元。
上升的勞工和土地成本已經令投資者將資本轉移到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而北京今年啟動的一系列反壟斷調查已經被廣泛視為針對有錢的外國汽車製造商和製藥公司。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