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1月02日訊】近日,陝西省咸陽市某中學的一眾學生在體育健康節的活動中身著日本軍服走方陣的舉動引起了諸多非議。在面對網絡圍觀者的指責與批評時,校方領導卻頗感無辜的回應稱,「(學生)穿的是節目演出服」,「本來是愛國的節目,但在網上卻被罵成了學生不愛國、沒素質,學生們都覺得很委屈」。
從校方自認為受到誤解與中傷的解釋中,我們或可發現,他們似乎並未覺察出學生此次身著日本軍服表演節目究竟有何不妥,也不明白為何在一腔愛國熱忱的驅使下精心準備的節目會遭致如此非議。事實上,穿甚麼衣服進行表演,這本身並無不妥。關鍵在於身著這類服裝所意圖表現的主題究竟是甚麼。我們或許可從網絡上登載的那幾張被校方視為並「沒有拍全」的照片說起。
相比那張頗受爭議、也甚為惹眼的「方陣」照片,另外幾張表現著類似作戰的、互相廝殺的場面照片似乎顯得更為觸目驚心。一邊是身著日本軍服、手拿刺刀拚殺的學生,一邊是身著迷彩裝、手持大刀,代表中國軍人瘋狂砍向「日軍」的學生,原本在教育中應學會知書達理、練就理智平和的他們,卻在此次此刻儼然變成血腥戰場上刀槍相對的冷酷殺手。在這場被視為「愛國」的表演中,學生所接受的似乎並不是校方所擬定的名為「健康」主題的教育,也絲毫未能培養出「愛國終究要體現於愛民」的公民意識,畢竟愛國並不等於心懷仇恨的進行殺戮;學生最終所能學到的只是將盲目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對日本這一民族的永遠敵對與仇視而已。
或許有人認為,戰場上正面殺敵正是戰士英勇無畏的表現,尤其對那些在中國製造血腥屠殺的日本人,則更應該「殺之而後快」。如果將這一認知放置在歷史的某個特殊時期,其本身並無可厚非。然而穿鑿附會、差強人意之處卻在於,校方的負責老師卻說明「這是高一年級排練的《亮劍》裡的一個故事」,「節目中不僅有李雲龍,還有江姐、狼牙山五壯士等愛國人物」。這似乎才是問題的關鍵,無論是影視作品中杜撰的角色,還是往昔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們那些一直被人稱頌的故事其實都離真正發生的情景相差甚遠。
且不說江姐並非戰場上英勇抗敵的戰士,有關她飽受手指被釘竹籤的酷刑折磨的故事情節也與事實不符,此外,她曾與有婦之夫結婚、並生有一子的第三者身份也鮮為人所知;而那個有關「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則更因倍受後人質疑而陸續從小學語文的教材中被刪除,並且他們五人沒有正面抗敵、而是選擇了跳崖自盡,儘管可被視為寧死不屈,卻似乎更能解讀為臨陣脫逃。
試問那位從未抗日殺敵的第三者、這些寧可跳崖也不抗敵的逃兵又如何能被奉為歷史英雄、愛國之士呢?再說《亮劍》,相比前面的兩種人物,這部影視作品中的主角及其部隊的確是在演繹正面殺敵的場面,然而頗為諷刺的是,整個故事的背景與事件都與歷史真實相違背。與其說它在表現影視作品本身杜撰、誇張的手法和功能,還不如說是將謊言揉進了藝術、其真正目地在於歌功頌德、對受眾洗腦。無論是江姐、狼牙山五壯士這些人物,還是描寫抗戰的影視作品,主創人員顯然是受到政治的授意,意在表現同一個主題思想,那便是「中共是抗日的大功臣」。
令人鄙夷、遭人唾棄的地方正在於此,真正瞭解抗戰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正面對日軍進行征戰的根本不是中共,而是國民黨軍隊。某位旅居海外的歷史學家曾公開表示,抗日戰爭中,蔣介石領導的國軍持續八年抗戰。中共不抗日、假抗日、通敵賣國,沒有參加過一場真正的抗日大會戰。一份《抗戰陣亡將領名單》在對八年抗戰的中國陣亡將軍的統計中顯示,國軍陣亡將軍共275名,共軍陣亡將軍只有2名。顯然,不可能沒有犧牲的戰爭中,只有不迎敵的軍隊才能將死亡的人數降至最低。
事實上,日本人對自己的侵華歷史都未曾像中共這般刻意偽造、篡改,執意將沒有說成有,將死的說成活的。1964年,日本訪華代表團負責人表示,要「對日本侵華戰爭向中國人民道歉」,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於中日建交之際訪問中國時,再次提出要跟中國道歉。除此之外,日本官方還數次提到要對戰爭中造成的損傷進行賠償。然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因毛澤東的一句「不需要道歉」而未能得以實現,而毛拒絕的理由是「沒有侵略,共產黨當時就不可能壯大,就不可能把國民黨推翻」,「感謝日本皇軍侵略中國」。
這一段段已在歷史的今天公諸於世的真實記事,不知那些以表演抗戰題材電視劇片段為榮的老師和學生是否讀過?既然中共抗日是無法得到承認的謊言,那麼今時今日卻以表演的形式向學生灌輸、強加這樣的謊言,又是否符合學校教育的初衷與本質呢?當孩子們舉起「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條幅時,他們是否知道釀造日本侵華的這段恥辱少不了中共的推波助瀾,他們是否明白振興中華並不意味著要拿起刀槍棍棒、仇恨滿懷的進行殺戮?如果中共說感謝日本侵華,我們所要持刀相向的敵人又何止日本一家?歷史走到今天,它留給人們的並非是以牙還牙、報仇雪恨,而是在告訴人們,應正視歷史、瞭解真相,致力於開創和平、理性的未來。
責任編輯: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