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蹈拭:必須把央視認罪改為庭審直播

魏蹈拭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4年10月22日訊】央視認罪是指犯罪嫌疑人未經審判,就在央視露面,承認犯罪事實,對所犯罪行表達負疚懺悔之意。最近央視認罪很時髦,薛蠻子、陳永洲、郭美美以及沈顥等人都是未經審判先到央視認罪。央視認罪已經成為一種模式,這種未經法律審判就由媒體定罪,跟文革中流行的抓五類分子遊街示眾差不多,只不過如今改成遊央視示眾,本質上並無多大區別。

央視認罪完全違背依法治國的原則。依法治國保障司法及其審判的獨立性,使一切司法活動在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有序進行。而央視定罪是在未判的情況下由媒體先行定罪,嚴重影響法庭對這些案件的後續審理和審判,構成對司法獨立和審判獨立的挑戰。在眼下司法改革正在進行,力求司法獨立於外界一切干擾因素做到公平、公正的時候,央視拉未經庭審的嫌疑人在鏡頭前露面、自證其罪,這種官媒輿論嚴重干擾法庭審判的做法,難道不是妨礙司法進步、開歷史倒車的舉措?

為了排除一切干擾司法公正的因素,有的國家和地區給媒體的信息傳播制定嚴格的限制。比如不久前在我國香港地區,就有《蘋果日報》由於洩露嫌犯信息而被律政司提起刑事檢控。其案情源於今年三月警方拘捕一位涉嫌殺害自己父母的嫌疑人,送到精神病院進行精神病理檢驗。蘋果日報趁機派記者潛入精神病院,對嫌犯進行採訪,然後在頭版大幅刊出。儘管報導內容並未直接涉及嫌犯認罪的情形,律政司還是以涉嫌藐視法庭罪名對報社和總編提起控告。跟蘋果日報這種做法相比,檢控部門和央視讓嫌疑人上鏡自述犯罪過程、自認其罪的行徑豈不是影響更廣更惡劣、危害更大?

然而薛蠻子、陳永洲、郭美美、沈顥這些人有的是公眾人物、有的是微薄名人、有的是媒體記者,他們被抓捕往往引人注目。人們不滿足於僅僅瞭解警方是以甚麼罪名(如嫖娼、聚眾賭場、新聞敲詐等)抓捕他們,而很想知道這些嫌犯涉嫌作案的整個過程、以及具體觸犯那一條刑法。要滿足民眾這方面的知情權,無需讓這些嫌犯上央視認罪,只要等到開庭審理他們案件之時,央視直播庭審和審判過程即可。直播庭審既符合國際司法發展趨勢,又符合國內司法改革的大方向。

在美國歷史上,法官曾因擔心媒體作用影響公正審判,所以禁止對庭審過程錄音錄像和直播。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各州法院相繼對攝像機敞開大門,並將是否允許直播交給主審法官決定。為了維持法庭秩序,法官會要求這種錄音錄像報導是靜止和無聲的。選擇進行庭審直播,自然要充分考慮對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嚴格保護,有的案件(如某些未成年人涉案受審)庭審不宜播出。

比如去年美國佛羅里達州某地法庭審理齊默爾曼案,該案主角齊默爾曼是一名社區協警,他有一次在社區執行任務時,看到一名黑人覺得形跡可疑,就去跟蹤他,後出於自衛開槍擊斃對方。美國電視台對齊默爾曼案的審理過程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共14天數十小時,僅最後一天的總結陳詞就長達4個半小時。由控辯雙方選定六個白人女性組成的陪審團認定齊默爾曼無罪,法官只好將他當堂釋放。

由於此案是一個白人殺死一名無辜的黑人青年,卻被全是白人的陪審團裁定無罪,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種族歧視的因素影響了法庭判決。結果宣判後全國100多個城市數十萬人舉行遊行抗議。遊行規模雖大,但總體上來說比較平和,沒有發生甚麼打砸搶事件。這跟電視台全程直播該案庭審過程,以及美國各大媒體不遺餘力報導造成案件公開透明有很大關係。如果該案的審判沒有直播,也沒有平面媒體的全方位報導,就令人懷疑庭審有無黑箱操作、或種族歧視的存在造成程序不公,這樣該案引發的遊行示威就很容易失控,引發大規模打砸搶事件的可能性就比較高。

美國的一些研究結果一致顯示,無論是在民事事件還是在刑事案件,公開轉播庭審很少產生副作用。那些擔心其會影響法庭公正、干預案件審理的質疑意見,也在逐漸消失。庭審直播從想法到現實,經過近百年的爭議,終於成為司法公開最有效、最完善的途徑。美國華盛頓州成立TVW有線電視台,這家非商業電視台主要播放立法討論、公共事務、庭審過程等內容。該台在轉播庭審時沒有商業廣告的打斷,編輯也比較嚴謹,對案件本身很少指指點點。轉播的庭審案件也比較廣泛,的確發揮法治方面的啟迪教育意義。TVW電視台的做法贏得良好的聲譽,密西根州已經開始效仿。

或許有人會說:央視不是有一檔《法治在線》節目,該節目不是能夠起到類似庭審直播的法治教育作用?法治在線談的內容多且雜,其中往往談到嫌犯的成長軌跡,從小受到的不良影響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案發後嫌疑人對犯罪行為危害的認識,這些對普及法律知識沒有多大作用。雖然也有嫌犯受審畫面播出,但這樣的畫面通常都是一晃而過,尤其嫌犯在鏡頭前被操縱表演的痕跡過於明顯,節目擺拍做戲的嫌疑比較大,所以這個電視節目不吸引人,也很難起到普及法治觀念的作用。

而美國的那種不加剪輯的庭審直播就比較吸引人。比如辛普森案判決時,美國上至總統、下至百姓,有1.5億人停下手中的工作注視著電視屏幕。歐洲也有多家電視台參與轉播判決的實況。又比如1994年美國洛琳娜「閹夫案」庭審直播也吸引無數人觀看。此案聽證現場,光各路記者就到了200多人,電視轉播車多達14輛。轉播庭審的電視台由於插播遠在俄羅斯的美國總統克林頓與前蘇聯領導人進行裁軍談判的消息,竟招致成千上萬民眾打電話給電視台破口大罵的後果。

古代中國人也比較關心衙門審案的過程及其有關信息。比如在晚清時代,人們喜歡扎堆聚集在村廟這樣的公共場所閒聊。現在和以後的天氣狀況、集市行情、小道消息,尤其是最新官司的細節,都構成長時間閒談的重要內容。當被告被訊問時,縣官問了些甚麼?他回答些甚麼?證人證明了甚麼?以及主審官員又不得不說了些甚麼?其間穿插冗長繁雜的評論,表明了他們最感興趣和最不厭倦的談論主題。這樣的閒談跟如今觀看庭審直播具有同樣的效果。人們爭相觀看衙門審案以及口頭傳播其過程和細節,使封建社會的律法知識得到普及。這樣的「普法」成效卓著,甚至連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丐幫都受益菲淺,這些乞丐扎堆到富人門前乞討(這是律法允許的)時也能自覺守法,不偷不搶也不會傷害任何人。

庭審直播不僅客觀真實、比較吸引人觀看,而且還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第一,這是普法教育的良機。許多人對法律問題、律師辯護、上訴程序還知之甚少,直播庭審展示大量案件審理真實情況,提供了解法律知識的絕好機會。第二,有利於加強公民對司法制度的信心和參與積極性。第三,有助於通過輿論監督提高司法透明度,實現司法公正。庭審直播,法官知道自己的工作處於公眾的監督之下,胡亂判案的可能性大減。第四,可以對犯罪起到遏制的作用。有些美國青少年看了殺人案的庭審直播後,對於犯罪問題有了更多認識,他們表示在今後生活中遇到問題會三思而行,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央視認罪拉嫌犯示眾、主流媒體未審定罪,嚴重妨礙司法獨立和公正審判。而不加剪輯的庭審直播、媒體客觀報導開庭審案和斷案過程,不僅不會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和裁判,而且成為司法公開最有效最完善的形式。原汁原味的庭審直播對普及法律知識、增強法治觀念,提升公民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促進和實現司法公正,以及遏制犯罪活動都有重大意義。

責任編輯:方凡

相關新聞
鮑彤:現場直播的代用品彰顯了甚麼?
北京政治運動的最新戰術:在央視認罪
21世紀傳媒總裁在央視上露面認罪
朱喬喬:遏制中共 從關稅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