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曲家王穎用電子音樂展現中國文化宇宙觀

人氣 19

【大紀元2014年01月0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二零一三年年底,旅德女作曲家王穎女士作品獲得歐洲最重要的電子音樂獎。王穎女士在該作品中展現了中國文化恢弘的宇宙觀。一四年第一天,王穎女士為中國聽眾介紹了這個作品,希望為大家帶來恢弘的未來。

聲學在物理學發展史中的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科。十九世紀末期,伴隨電磁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以電磁波原理為基礎的電子音樂。證實電磁波存在的德國物理學家赫茲可說是現代電磁學的重要奠基人。為此,在德國現在特別以他的名字命名設立的「千兆赫茲獎」。這個獎也是在當今世界在電子音樂領域中最重要的獎項。

去年年底旅德青年女作曲家王穎女士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該獎的作品獎。王穎女士的獲獎作品題為《吞‧吐》,在作品中展現了中國文化中恢弘的宇宙觀。為此在二零一四年第一天,記者採訪了王穎女士,請她親自為中國聽眾介紹這個獲獎作品。

關於她的作品,王穎女士首先介紹說,「我這次得獎的作品叫做《吞‧吐》,它是為了低音薩克斯風和現場實時的電子音樂而作的。雖然表彰是說把這個表彰授予我的這個作品,但是它其實是對於我在所有的電子音樂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達到的程度的一個認可,對我的肯定。」

關於她的作品,王穎女士介紹說,「這部作品叫《吞‧吐》。吞吐的意思,它是代表了宇宙之間的浩瀚之氣。因為對於整個宇宙,我是一直認為宇宙是有呼吸的。它是在呼入和吐出,在這麼一個漫長的上千萬年光年的過程中,它的這種恆動的能量是永遠源源不斷的。所以跟整個宇宙的浩瀚比較起來,首先是會有人類的渺小這個感覺。我是希望在作品中能夠描寫出宇宙這個龐大的氣勢,讓人們有宇宙浩瀚吞吐的感覺。因為我們不知道宇宙有多麼大,所以在這麼大的一個空間,這麼大的一個氛圍中,你是如何能夠用音樂的形式表現出這種浩瀚之情。

同時薩克斯風它也是一種吹奏樂器,它需要在吐氣的同時使樂器發聲。我是在聲學和物理學上結合了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用音樂的手法把它們表達出來。」

關於她在作品中展現的獨特手法,王穎女士介紹說,「這個作品的電子音樂部分,我是用了兩種不同的製作方法。一種方法是用實時的電子音樂。實時的電子音效就是我在之前在一個叫做麥克斯的軟件上把這個去編程,探索很多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在探索過程中就可以選擇哪些聲音是我有興趣的,哪些聲音是我可以取的,哪些聲音是我需要用的。所以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我選擇了一些可取的聲音。然後在另外一個部分,我預制好一些聲音。我把聲音做好,通過演奏員進入同步。這也就是演奏員在演奏過程中腳上會有一個踏板,他通過這個踏板會激發我每一個已經預制好的聲音,同時他打開我在電腦編程中已經編好的軟件的聲音。通過這兩部分的銜接和處理來他就能夠達到一個非常靈活,非常音樂化的處理。」

以上是特約記者天溢由德國發來的報導。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新聞
神韻:新世紀的神聖天啟(下)
神韻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演出  高雄連七場爆滿落幕
古鏡:大法神跡在人間
仲維光:十四年見證的法輪功奇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