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布魯塞爾2日專電)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大的教堂宏偉近似巴黎聖母院,但有一段陰暗歷史,也就是錯誤指控猶太人褻瀆,讓他們背了長達數百年的罪名,至今在彩繪窗上還看得到這個故事。
矗立於布魯塞爾中央車站旁的聖米歇爾與古都勒大教堂是這個城市最宏偉的教堂,外觀近似巴黎聖母院,皇室成員的婚禮和喪禮都會在這裡舉行。
1370年,有人指稱布魯塞爾的猶太社群偷取聖體,並以利刃刺穿,嚴重褻瀆了被視為耶穌肉身的聖體。
不僅如此,傳說被利刃刺穿的聖體流出血來,被奉為聖體奇蹟。
同年,約6、7名住在布魯塞爾和魯汶(Louvain)的猶太人被捕,並處以在柴堆上燒死的極刑,罪名是偷竊並褻瀆聖體。
這些猶太人的財產被沒收,聖體流血的奇蹟則被民眾宣揚、相信,聖體奇蹟更一度被視為比利時天主教認同的象徵。甚至到了17、18世紀,還有猶太人因此被趕出原居地的教區。
但猶太人褻瀆的罪名一直未被正式確立,也未驗明物證,人們是基於信仰而非法律來處死那些猶太人。
在中世紀的歐洲,類似的聖體奇蹟和對猶太人的指控不是只有這一起,這些指控讓部分耶穌基督的信徒與猶太人劃清界限。
此外,聖體流血的說法對部分信徒而言,在物質上顯示了耶穌真的存在於聖體內,但有時聖體只是發霉,卻被渲染成是血跡。
這段歷史在布魯塞爾大教堂內成為藝術表現的題材,例如在一片16世紀的大彩繪窗上,人們仍可看到齜牙咧嘴的猶太人手拿尖刀刺著聖體。
在祭壇旁原本還有幾張18世紀的編織毯也以這段歷史為主題,但已收藏起來,觀光客無緣得見。
布魯塞爾人對聖體奇蹟的崇拜一直持續到第2次世界大戰,但在猶太人遭納粹屠殺後,人們才開始用質疑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反猶太的宗教故事。
經過多年收集資料和研究,到了1968年,布魯塞爾地區總主教才認為這些指控帶有偏見,聖體流血的奇蹟也是以傳奇方式被呈現,等於隱晦承認中世紀時對猶太人的指控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