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官方公佈的新數據說明了甚麼?

【大紀元2013年09月04日訊】近日,大陸某知名媒體報導了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2012年GDP數據,然而這一數據並非是2013年的最新數據,而是在此前早已公佈的一個2012年的數據上進行更改後的新數據。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說法,GDP的核算有三個階段,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此次公佈的2012年初步核實的數據比之前初步核算的數據降低了0.1個百分點,相當於現價總量減少了380億元。

這看上去極為簡單的一個數據,極為平常的一次對外公佈,卻讓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雲山霧罩,難以琢磨。為甚麼GDP數據的核算需要如此複雜的切割成三個階段?難道無需耗費太多人力、財力、物力的一次性核算就不能得出精準的結論嗎?況且,中國需要進行大規模數據核算的領域實則不在少數,如果每一個數據都要經歷五次三番的反覆修改、確認,是否會顯得那些權威專家、高投入的尖端技術太沒有效率?而官方的解釋稱,資料不夠齊備是需要反覆核算的主要原因。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既然資料不全,又何須急於一時、如此匆忙,甚至還將計算不夠準確的數據公佈於眾呢?

事實上,我們根本不必在這種連操作者自身都無法自圓其說的問題上饒舌。自中國GDP的數據由中共政府進行指揮核算以來,就不可能在核算的次數、依據、方式和過程上追根究底。因為中國的GDP數據壓根兒就不是算出來的,而是編出來的。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就曾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的GDP神話是如何造出來的》的評論文章,從標題中所用的「神話」二字,就不難發現作者意在為我們揭開中國GDP的那層虛偽的面紗。在此,我們不妨引用文中的兩處頗為耐人尋味的觀點來佐證中共是如何編造GDP數據的?

其一,GDP數據的編造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並非由一人一集團獨自完成。編造GDP實際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大官小官總動員的過程,從最小的行政單位鄉上報GDP數據到鎮,經過縣級、地級,再到省,最後由省級上報給中央。這其中每一筆數據無不是在相互效仿、隨意誇張的編造中得出的。因此,在中國每一年的統計年鑑中,各省GDP的總額以及分項的統計資料總是與中央公佈的統計資料大相逕庭,沒有人可以看懂,也沒有人可以解釋其中的原因。

其二,各級官員之所以要如此虛假偽造GDP數據,全在於中共定下的官場選拔制度。一直以來,對官員考察的依據不是看其治下民生狀況如何,而是看其經濟增長的數據是漲是跌。賬面數字好看,陞遷的幾率就高得多。因此各級官員的「勤勉」就都體現在對GDP數據進行偽造的殫精竭慮之上了。當然,偽造功績的同時,賄賂上級也是一門不能落下的「必修課」。只有這樣,對GDP數據的偽造才能既顯得冠冕堂皇,又不必花費太大的力氣。

一個數據的出台到底隱藏著多少骯髒的交易和罪惡的勾當,沒有人能進行詳盡的查證和統計,只是政府如此處心積慮的編造,鐵了心似的絕不對實際經濟情況進行考量、統計以及公佈於眾。這種讓人費解的怪異舉動就足以證明,中共造假不過是為了掩蓋中國社會早已千瘡百孔、瀕臨崩潰且無藥可救的經濟頹勢。中共統治者在道德敗壞、文明盡失的社會現狀中,為了彪炳自己功不可沒,為了證實自身的合法性,為了維護「世界大國」的形象和殊榮,便只能在看起來很」美」的經濟增長數據上找到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方式。而中國實際的貧富懸殊,財富集中於少數權貴的扭曲狀況又實在是無法往自己臉上貼金,於是,中共便使出遊刃有餘的慣用伎倆——編造謊言、瞞天過海,用虛假的數據來偽飾功績、矇騙世人。

有意思的是,此次數據的變更並沒有按照以往「只能增不能減」的慣例進行,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既然GDP是編出來的,為何不像以前那樣只報喜不報憂,而是公開宣稱「下降」和「減少」呢?儘管只是0.1個百分點,總額的減少幅度也不大,然而,中共能在媒體上公開承認GDP的倒退,就意味著打破了「只升不降」的神話,這可稱得上是一次不尋常的舉動。儘管沒有太多資料可以查證為何中共會在媒體上突然公佈這樣一個意興闌珊的官方數據,但是一向不服輸、不認栽的中共能在此時行此舉,就足以說明,中國經濟的現狀的確是不容樂觀了,而「紙包不住火」的俗語恐怕很快就會成為現實。到那時,官方一拍腦袋就能編造出的GDP數據便不再是一個令外界欽羨的神話,而是「滿紙荒唐言」,只能任憑世人嘲弄和恥笑了。

相關新聞
地方間惡性競爭 大陸多行業產能過剩
經濟報喜 油價攀抵1週高點
預期美聯儲保持寬鬆 美國股市小幅反彈
中國經濟下行 預警指數拉響警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