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社區評論

【楓城評論】黑莓公司是雞肋還是肥肉

文/辛素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9月25日訊】黑莓公司(加拿大智能手機製造商)於本週一(9月23日)和楓信投資(Fairfax)主導的財團以每股9美元、47億總額簽署了收購意向書。這筆收購意向,無論在收購總額、買家、達成意向速度等多方面都出乎公眾預料。
  
黑莓將亡是不爭的事實,之前,大眾多猜測收購公司是谷歌、蘋果、三星和微軟等IT同類企業,認為黑莓豐富的專利組合或許對他們還有利用價值。這種想法並不是沒有依據,想當年(2011年),陷入破產保護的北電網絡(Nortel Networks)旗下的專利賣出45億美元;同年,谷歌以125億美元購得摩托羅拉移動,其目的主要是想獲得其專利組合。但今次黑莓被一家對IT全然不知的門外漢購得,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楓信財團能讓黑莓起死回生嗎?這個問題恐怕是當下被議論最多的問題。
  
有行家分析說,黑莓單各項專利就值20億到30億美元,如果出現競購,很可能達到40億到50億美元。更有專家認為,微軟等業內公司有可能為黑莓公司出價40億到50億美元,再加上購買其知識產權的40億到50億美元,總收購價可望達到80億到100億美元。楓信財團本次收購屬於平價收購,而有專業人士認為,黑莓應該可以找到以每股12美元價格的溢價收購方,畢竟黑莓還有26億加元的現金流和短期投資。
  
按照目前情況,如果楓信財團以47億購得再重新打包出售,筆者相信這筆投資會有不錯的收益,但投資風險猶在。儘管收購後黑莓下市,不再對外公布財報,有助於挽回市場信心,不過,在技術更新迅速、競爭激烈的IT行業,是不進則退,隨著時間的流逝,黑莓所擁有知識產權的價值也會隨風飄逝、逐步縮水,這一點意味著留給楓信財團重整旗鼓、獲利賺錢的時間不會太久。不過大賠的可能也不大,畢竟這次楓信財團是撿了一個便宜貨。
  
就整個加拿大IT行業而言,黑莓是加拿大唯一一個雖死猶在的大駱駝,好在這次黑莓的意向收購方是加拿大公司,這讓一些主張保護加拿大本土產業人士的心裏稍感安慰。自2000年以來,加拿大能夠在世界上嶄露頭角的IT公司幾乎全軍覆沒。
  
比如:2006年被美國AMD公司收購,可以和美國nVIDIA公司相抗衡的著名3D 圖形及多媒體技術供應商ATI;還有2009年申請破產保護的著名電訊設備供應商——北電網絡;以及2000年被法國阿爾卡特公司收購的著名電訊網絡設備生產廠商——新橋公司 (NewBrige)等。
  
目前聯邦政府將精力主要投向能源業,而對IT公司採取自生自滅的態度。在數年前,聯邦移民政策也取消了IT類移民計劃,轉而加強了電工、電焊工等技工移民項目。一些人對聯邦的這種政策持批評態度,而筆者倒認為,現任保守黨政府的執政政策比較務實。
  
不可忽視的是,IT行業已經全球化,知識產權共享化,就IT行業而言,國界差別越來越淡,行業人才也在全世界自由流動。這種情況下,與其為了民族義氣抱個包袱,浪費納稅人的錢,還不如按照市場規則行事。特別在加拿大和美國之間,IT行業的人才流動幾乎不受國界影響。筆者的很多從事IT行業的朋友都去到美國安家落戶,這對加拿大經濟並沒有帶來大的影響,在2008年世界經濟大蕭條時,加拿大的表現反而是一枝獨秀。
  
目前,雖說加拿大在IT行業的大公司損失殆盡,但同時,加拿大已經成為北美IT公司的創業基地。依筆者觀察,IT公司往往興也快、敗也快。google、臉書等新興公司成立不過十多年,就算老牌的蘋果也只有三十多年的歷史,誰也保不准今天的大公司明天不會沒落,誰也說不定今天湧入加拿大的小公司明天不會飛黃騰達。所以,還是把眼光放長遠些,讓心胸再開闊些,實在沒有必要為了近日加拿大IT行業的走勢斤斤計較。

相關新聞
【楓城評論】中國《老人法》漫談
【楓城評論】融入加拿大
【楓城評論】大雨中,多倫多贏在哪裏?
楓城評論:亞裔2代如何看媽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