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迎接二十一世紀來臨之際,我們將出版社名稱「建築知識」變更為「X-Knowledge」。X-Knowledge,也就是從傳遞「建築」知識,轉而成為傳遞「X」的知識。同時也打算順勢推出新雜誌,於是便說服了公司推出《X-Knowledge HOME》這本雜誌。
本書是由《X-Knowledge HOME》雜誌中「建築師的話」所節錄而成。這本雜誌目前雖然只推出兩年多,共二十三冊,內容卻網羅了幾乎所有二十世紀的建築巨匠。
二十一世紀建築的樣貌該是如何?在這個遠大的構想之下,我們必須對於二十世紀的建築有充分的了解。
二十世紀的建築,被稱為「住宅」的時代,同時也存在著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貧困空間、惡劣的都市生活等社會問題。因而在二十世紀初期,近代的建築師們紛紛希望藉由建築來解決這些問題。
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為數不多的建築師們撼動整個世界的時代。
因此,我們將代表住宅、居住的「HOME」加入了雜誌名稱裡。
島國日本位處歐亞大陸邊境,具有什麼樣的居住文化呢?現代日本的居住空間、居住文化又該如何?我們藉由世界各個地區、各個國家的文化探索,從近代建築巨匠所說過的名言、現代建築師的訪談之中來尋求解答。
本書的內容也是在這樣的概念之下誕生。
我們該如何理解建築這個存在?
這些被稱為建築師的人,創作的時候都在想些什麼?
名作應該如何解讀?
建築、居住、藝術、都市應有的樣貌為何?
人類探求、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此外,我們也站在海外建築師的觀點,重新探討了日本文化的真正價值所在。
二十世紀建築的核心設計,在海外稱為「International Style」(國際式樣),日本則稱之為「Modernism」(現代主義)。
國際式樣的特徵,在於反對將一個建築的內部空間劃分成很多小房間與空間,而是盡可能消除隔間,將內部連續化、一體化,外牆加上大面的玻璃窗,使內外的水平方向在視覺上是連結在一起的。最大的特色在於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大多建築都呈現合理的方形,並藉由大窗戶打造出流動且透明性高的空間。這是一種適用於世界各國的建築風格。
法蘭克.洛伊.萊特、勒.柯比意、密斯.凡德羅被稱為近代建築(現代主義時代)的三大巨匠,再加上華特.葛羅培斯,則稱為四大巨匠。
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衍生出了一九一九年創辦於德國一家學生人數只有一百人的小型美術學校包浩斯。第一代校長是葛羅培斯,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校長則是受到納粹所迫害的密斯。
萊特對於以歐洲建築運動成果之姿出現的包浩斯、密斯、葛羅培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例如一九一○年萊特在逃避戀情醜聞時於柏林恩斯特.華思慕特出版社(Ernst Wasmuth)所出版的作品集即是如此。這本作品集裡描繪了許多內部幾乎沒有門扇,牆壁有如屏幕,建築內外互相連結、向水平方向開放而流動的空間。之後他更創作了許多被稱為有機建築的作品。
而這些特徵正是日本的傳統建築中所具備的元素。在這裡可以窺見他對於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中的日本館鳳凰殿,及日本寺廟建築等日本各地知名建築進行研究的成果。地處邊境的島國所誕生的日本建築,成為了催生二十世紀建築運動的母體。
二十世紀建築是多位建築大師與其百位弟子的原動力。
只要有心,就能具備撼動世界的力量,也能成就可與「偉大」一詞相匹配的人生。
我們深信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這一點仍然不會有所改變。@
澤井聖一
《X-Knowledge HOME》總編輯
摘自 《建築大師胸中的丘壑》 先覺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