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成城市「逢雨必澇」 超2/3城市缺水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8月30日訊】(自由亞洲電台)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有六成的城市曾因積水內澇,同時有超過2/3的城市存在缺水問題。

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社科院新出版的《城市管理藍皮書》指出北京城區每年雨水流失達2.3億立方米。對中國351個城市調研顯示,有六成城市 「逢雨必澇」。

報告說,雨水引發城市內澇、雨水資源大量流失等一系列突出問題,對現代城市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美國佛羅里達環保署的水利專家武業剛博士說,中國城市建設飛速發展,但是卻忽視了對雨水的系統管理和下水道的建設。

「現代技術,對下雨引起的洪澇可以進行精確的計算,通過地理信息可以計算出會流到什麼地方,可以模擬雨量和洪澇災害的程度,以此計算出城市下水管道口徑應該有多大。」

藍皮書指出,對全國351個城市的內澇情況進行調研顯示,2008~2009年,62%的城市發生過不同程度的積水內澇;內澇災害超過3次的城市占39%。

武業剛博士說,中國對雨水的管理往往只有一個單一的防洪,強調「快速排放」,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人們認為洪水是災害,現在管理水的設施和科學家強調的重點是防洪,排洪、洩洪,但是科學數據告訴我們,一年一到三次的洪水佔到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你把全年三成的降雨量一下子快速排掉,沒有用這些水來填充地下水和水庫,那必然導致很多城市缺水。」

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近2/3的城市存在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問題。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雨水資源流失現象也愈加嚴重。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為全國和世界人均水平的1/8和1/30,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水資源短缺已成為限制首都經濟發展的瓶頸,但僅城區雨水徑流流失量每年就高達2.3億立方米。

武業剛博士說,城市的飛速發展使得本來可以涵養水源的土壤被道路及房子所取代,隨之帶來了大量的徑流污染源。以北京為例,北京周圍的許多河流已經乾枯,農田和濕地大面積消失,導致水土流失加劇、地下水位下降。

「北京應該把乾枯的永定河和其他幾條河流恢復起來,擴寬河道,把雨水回流到這些河流中去,在城市規劃中,要有大面積的綠化帶草地,要恢復濕地,讓雨水補充地下水。把城市的雨水匯流到河溝裡,擴大河漫灘,擴大河床,過去的河流都是九道彎大肚子形狀,這就是天然的水庫。」

四川成都的環保人士楊欣說,中國各級政府要加大投資中心城市的雨水控制系統,同時也不能忽視周邊農村的污水和垃圾問題。

「中國水資源緊缺,每個人都要節約用水,政府應該重視對農村污水和垃圾的處理。」

武業剛博士還建議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總體規劃,建設多功能蓄水設施,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防洪洩洪觀念,將更多的雨水匯流到河道裡,滲透到地下去,這樣才能改變中國城市逢雨必澇,同時又嚴重缺水的兩難境地。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高山的採訪報道。

(責任編輯: 李明)

相關新聞
「周老虎」 掉進了十面埋伏
東北三江均面臨潰堤 黑龍江洪災百年一遇
突發洪水凶猛 撫順南口村民幸運得救的啟示
揭秘薄熙來:被槍斃100次都不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