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紅色現大量死魚 官方稱水質安全遭吐槽

【大紀元2013年08月21日訊】近日,湖南湘江衡陽段、株洲段、湘潭段出現大量不明原因死魚,江水呈紅色。官方稱:「死魚現象沒有對湘江湘潭段飲用水源水質安全造成影響。」遭民眾吐槽。目前,死魚原因正在調查中。

近日一位名為「雙面膠」民眾在網上發帖表示,他是株洲公益環保組織的一名志願者。8月19日上午9點半左右,他在湘江株洲白石港搞活動,發現江水正在緩慢地上漲,但江面上情況正常,並沒有浮魚或死魚的現象。

8月20日早上8點,「雙面膠」再次來到株洲白石港沿線,放眼望去,只見整個湘江河段,大量活魚翻白,浮在水面上,有的游到岸邊草叢,發暈似地四處亂竄,還有的已經死亡。「密密麻麻的,全是翻白的魚。」

「雙面膠」說,19日到20日,估計水位漲了一米多。江水夾雜大量泥沙,呈紅色。 「雙面膠」現場檢測水質,結果顯示,PH值、磷酸鹽、亞硝酸鹽、重金屬、氨氮指標正常,只是化學需氧量cod值超標。

對此湘潭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湘江湘潭段出現暈魚、死魚現象沒有對湘江湘潭段飲用水源水質安全造成影響,請廣大市民放心。

而大陸多家媒體也報導,從8月19日起,湖南湘江衡陽段、株洲段、湘潭段出現大量不明原因死魚,到20日上午,株洲白石港、湘潭馬家河、湘潭二大橋下陸續又發現死魚。

一位現場目擊者稱,這些死魚大部份個頭較小,但也不乏幾斤重的大魚。在發現死魚的株洲、湘潭等地,沿岸居民獲知消息紛紛前往死魚地點撈魚,有拿網兜撈、有劃著木盆去江面上撿、還有居民出動了橡皮艇,還有人索性脫光上衣跳下河徒手撈魚。

據衡山縣居民劉先生回憶說,每天清早自己要在湘江風光帶散步,看到了湘江河面漂浮著一些死魚,但數量並不是特別多。直到第二天聽說株洲、湘潭等地的湘江河面出現大量死魚,劉先生才覺得事情較為蹊蹺。

20日早上7點多,儘管江水湍急,但仍有數百人在岸邊撈魚。「搞了兩蛇皮袋回去了,有一百多斤。」市民李先生興奮地說。

20日上午,大陸記者在株洲天元大橋西岸橋頭看到,幾艘漁船泊在岸邊正在出售撈來的死魚,可見的魚種有鯰魚、草魚、青魚、黃鴨叫等,每艘漁船上的魚都有上百斤,前來買魚的市民排起了長隊。

與此同時,在株洲大道旁的蓮花小區菜市場,一些市民將從湘江河裡撿來的死魚拿到這裡出售。

20日下午,湖南省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對湘江衡陽到湘潭段的監測數據匯總,數據顯示:除最下游湘潭市內馬家河和二大橋外,從衡陽站門前至株洲昭陵碼頭溶解氧全線偏低;另株洲堂市碼頭和昭陵碼頭氨氮有輕微超標現象(分別超標0.92和0.06倍)。監測的八個地方水質,除湘潭馬家河、湘潭二大橋溶解氧達到國家規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限值5mg/L以上外,其他6個地方監測出的水質溶解氧均低於該限值,其中,株洲縣昭陵碼頭監測出的溶解氧僅為0.57mg/L。

目前尚不知是甚麼原因引起溶解氧低於正常水平,湘潭市已將死魚送湖南省漁政部門鑑定,調查結果仍在等待中。

但株洲市環保局官方微博則發佈聲明稱,此次河魚大量死亡疑與人為投放魚籐精有關。

「魚籐精」號稱「魚類天敵」,為中效催眠藥,持續時間約3—6小時,毒效發作時,導致區域水質溶解氧明顯偏低,與此次死魚地點呈現的水質特徵相符。

對此民眾紛紛表示,水都變成紅色的,還讓老百姓放心,這政府不是在害人嗎。

民眾「dyttd」感歎,前有黃浦江的死豬跳江,現有湘江的死魚,真可謂看山水紅遍,湘江盡染……

民眾「vfu」表示,俺是屁民,在中國,老百姓都是百毒不侵的,不像當朝的官員吃的、喝的都有特供。在中國老百姓能健康的活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提醒缺氧死亡的魚不宜食用

很多撈魚的市民認為,只要不是毒死的魚,就可以放心食用,但漁政專家稱,即便是缺氧死亡的魚,食用也需特別謹慎。因為魚死後,常溫下,魚膽分解,膽汁毒素會流向腹腔,加上腹腔內原有的菌群繁殖,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輕微中毒,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責任編輯:吳凱琳)

相關新聞
南水北調毒死山東湖魚 漁民全破產 跪哭求告遭威胁
鄭義:對於東平湖大量死魚的自然法判決
水質混濁缺氧 基隆河漂死魚
基隆河水混濁  撈死魚7公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