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8月02日訊】在人類歷史上,商居兩用(Mixed-use)樓盤並非新的概念。事實上人類所建立的大部份定居點最初都處在多功能混合的環境中——因為現代交通出現之前,人們多數依靠徒步旅行,所以生活和工作空間不會離的太遠。
工業革命帶來了鐵路運輸,擴展了人們的日常行動範圍;但工廠的污染也促成了區分工作和生活空間的地區規劃法案。因此城市逐漸演變成了周邊的住宅區眾星拱月般圍繞著中心商業區的格局。
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英國的商居兩用型的項目數量已經逐漸超過了單一功能的項目。倫敦的許多地區也已從單一功能恢復為混合用途,並被視為商業、社會、美學和環保的成功。
商居兩用樓盤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建築物:例如地面一層,作為辦公室或公寓很不合適,但卻是理想的店舖。相反,更高層的空間對商家意義不大,卻是理想的辦公室或住宅。而高層建築還可以結合酒店與住宅——高層公寓有更好的景色與吸引力。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商居兩用樓盤也可以把風險分散在不同的建築類型中。此外,有住宅因素的商業房產,往往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
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是商居兩用規劃的最好例證之一。在80年代,只有辦公大樓的金絲雀碼頭,在下班後或週末總是空蕩蕩的景象,給人以枯燥與失衡的感覺。但引入零售、餐館、酒吧、藝術和住宅區塊後的金絲雀碼頭已經變成了高層的商業樞紐,從清晨到深夜,從週一到週日,都是倫敦人的嚮往之處。
商居兩用樓盤就像一個活的有機體,需要平衡好不同的功能,並確保其間的連接通暢。因此比起個別建築物,商居兩用樓盤需要在城市規劃中得到更多的強調。
現在人們所欣賞的社區不只需要優質的住房和通暢的交通連接,因此未來也將更多的依照多功能混合模式進行城市規劃,而舊的單一功能中心也將通過加入多種功能來重新注入活力。
有趣的是,在社會的變遷之後,我們又回到祖先的居住模式,只是規模變得更大。因為多功能混合的社區為我們提供了所需的社交環境和身份感。
作為我們公司跨國專業團隊中的一員,我很高興能參與到中國的許多商居兩用樓盤的設計中。我們明白,雖然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對於舒適性、財富、自由,社會融合和安全都有著同樣的追求。而在實現這些追求的過程中,建築師可以發揮其獨到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