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老年人談話的節奏比較慢,我們往往會因為對方遲遲沒有回應,而認為他們「是不是意識不清了?」隨後,我們總是像在趕什麼似的,等不及他們的回話,就匆匆忙忙的催促他們,或者代替他們回答。
「妳想要什麼東西嗎?」
「嗯-」
「想要醬油嗎?醫生不是說醬油的鹽分太高,要妳吃清淡一點,不要沾醬油比較好嗎?」
「可是,明天……」
「明天?明天的事不急著現在做決定,妳就別操心了。」
當我們聽到老年人慢條斯理的說話方式時,總是會忍不住插嘴。如果因為我們缺乏耐心,而忽視他們的想法,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傷害,不是嗎?
不只是老年人,每個人都有自己說話的節奏。
在訪談說話慢條斯理的人時,我們時常會在對方回答前,便猜測對方的心思,迫不及待的替他回答。
個性急躁的我,便經常做這種事。
以前,我認為當對方沒有立即回答問題時,能夠立即切換到下一道問題,才是一個有能力的訪談者。不過到了最近,每當我靜靜的等待受訪者回答時,我可以感覺到對方的情緒與想法的波動,了解他不是故意保持沉默,而是正在仔細的思考,與其打斷對方思緒,不如靜下心等待對方的回答。由於耐心的等待,如今我才能夠時常在訪談中獲得許多珍貴的談話內容。@
摘自《阿川流傾聽對話術》 野人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