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太過矯情的盡說好話,但又覺得說實話太過傷人,我們該如何安慰對方才好呢?
「我是不是變胖了?」
「怎麼會?妳沒有變胖啊!」
快速的回答,聽來會讓人感覺有點受傷吧?
也許對方心裡明明想著「妳變胖了」,但因為害怕被我察覺,便馬上回答我「妳沒有變胖」。
話雖如此,若過了好一會兒,才回答:「哪裡?一點也看不出來……」
對方這種遲疑的反應,不由得讓人懷疑他是不曉得該怎麼回答,還是他心裡有更糟糕的答案。在這種疑神疑鬼的情況下,心情難免會受到影響。究竟該間隔多長的時間回答,才會確實讓對方感受到安慰?
最適切的間隔時間是二秒鐘。因為三秒太長,一秒又短到讓人感到有點不自然,所以最適當的間隔長度還是二秒為佳。
雖然我用半開玩笑的方式,說明間隔時間在回應上的重要性,但卻可以從這個地方了解到,真正重要的不是用語的結構,包括回答對方時的說法、表情、動作,甚至是說話的速度及腔調,把這些全綜合起來,只要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是真心想要安慰他,就是一種好的對應方式。@
摘自《阿川流傾聽對話術》 野人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