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老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守時就是最大的禮貌。——(德)康德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應建立在真誠與尊重的基礎上。人唯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才能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
尊重他人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面子,維護他人的尊嚴。
沃恩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確實是一項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只參加了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沃恩年年有此「殊榮」,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他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微笑著向人們揭開謎底。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面子」。
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會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而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面子。也正是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面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雜誌的編輯人員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年輕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到機會就大發宏論,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他自己則大呼痛快。其實這種舉動正是在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
可以說故事中的沃恩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的做法既維護了他人的面子和尊嚴,也讓他人明白了雜誌的不足和缺點,所以當然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
1960年當選牛津大學校長的英國前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曾提出過人際交往的四點建議:
1.盡量讓別人正確;
2.選擇「仁厚」而非「正確」;
3.把批評轉變為容忍和尊重;
4.避免吹毛求疵。
這些建議可以說都是圍繞著「尊重」提出來的。
在某種意義上,不加掩飾,直接表露或宣洩是無能、自私的錯誤表現,它只會惡化事端,造成大家都不愉快的結局。掩飾並非虛偽和造作,只是選擇適當的語言和時機做適當的事情;相反,沒有任何掩飾的人必然不能與其他人愉快和睦地相處。不要不顧別人的感受對他人的缺點大肆批評,也不要用尖刻的語言去傷害他人,不要取笑他人或是對別人感到不屑,這些都是對他人不尊重的表現,是你與他人愉快溝通交流的一大障礙。
尊重他人,才能自重。
文章來源:大學生家園www.dx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