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價暴漲 中央與地方政府被指玩「貓鼠遊戲」

人氣 12

【大紀元2013年05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隨著中共各地方政府房地產調控細則落地滿月的到來,儘管大陸一線城市交易量下跌,但更多城市的房價依然瘋狂,最高漲幅同比高達54.8%。對於沉痾已久的中國樓市而言,這一問題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中共地方政府和中央之間被指存在「貓鼠遊戲。」

調控細則落地滿月 房價逆勢上揚

樓市調控地方細則落地已經滿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樓市的成交量大幅下滑。不過,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的下跌並未使得其房價上漲的壓力就此緩解,甚至出現逆勢上漲的勢態。

5月2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對外發佈4月百城價格指數。數據顯示,4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10,098元/平方米,連續11個月環比上升,漲幅1%,略低於前月的1.06%;同比上漲五連升,漲幅則從3月的3.9%擴大至5.34%。而在上述百城之中,雖然與3月相比,環比上漲的城市減少8個,但仍高達76個。

即便是在本輪調控中政策最為嚴厲的北京,房價也沒有絲毫鬆動。來自亞豪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21,938元/平方米,相比上月出現小幅上漲。而在廣州,成交均價為16,892元/平方米,和去年同期的10,912元/平方米相比,增長了54.8%。不僅如此,在更多的青島、濟南等二三線城市,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價格,雙雙抬升的情形也並不鮮見。

值得注意的是,百城房價指數對北京等十大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4月十大城市住宅均價為17,023元/平方米,環比3月上漲1.31%。十大城市均價九個上漲,推出「最嚴厲」調控措施的北京以環比上漲3.11%,排名居首。

各地政府對徵收住房20%個稅態度曖昧 僅北京實施

對於《國五條》對房價的打壓效應並未顯現的原因,各界說法不一,但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國五條》細則中的買賣房屋差價20%個稅,目前還僅有北京一地實施。

截至5月2日,共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石家莊、南京、廈門等35個城市發佈了各自的地方細則。其中,對於「國五條」爭議較大、影響較強的20%差額徵稅政策,多地採取迴避政策。僅提及將嚴格執行「新國五條」,並沒有明確提出要執行房屋轉讓個人所得稅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

除此之外,雖然北京、上海、重慶等地都明確寫到:「對個人轉讓住房按規定應徵收的個人所得稅,通過稅收征管、房屋登記等信息系統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照個人轉讓住房所得的20%計征。」但截至目前,除北京實施外,其餘地區並未開始執行。

中共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認為,地方政府對於「國五條」落實並不積極,其原因在於地方政府對於當地房地產外需及房地產相關稅收等依賴性較大。

北京20%個稅被指名存實亡 稅費悄然降低

北京儘管推出了措施最為嚴厲的《國五條》實施細則,但北京房價仍然漲幅靠前。從大紀元記者調查來看,被認為是最嚴厲的20%個稅仍然有漏洞,能以種種方法逃避。有媒體指,這一稅種已名存實亡。

大紀元記者以買家的身份與北京鑫尊房地產中介一名經紀人榮女士溝通時,對方介紹,目前對於非唯一住房的購買,為了避稅可以採用陰陽合同、假離婚等辦法,最常用的是陰陽合同。

由於北京每一個區都有以官方的區域最低指導價,只要用這一個價格確定網簽價格即可,而實際成交價格雙方另行確定。而最終的20%稅費繳納是以較低的網簽價格為基數,因此採用這種「陰陽合同」的辦法可以最終實現少繳稅的目的。

以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區域一套40平方米的一居室為例,目前市場價格普遍為50,000元/平方米左右,總價約200萬元。而該地區的過戶最低指導價為25,000元/平方米,總價僅為100萬元。也就是可省下100萬的20%,即20萬元。

不但如此,繳稅基數還可以通過種種方式進行抵扣。榮女士說,比如以前貸款的銀行利息、裝修費、本次交易營業稅、上次交易的契稅等都可以抵扣購房差額20%的個稅,有的客戶可抵扣十幾萬元。

《第一財經日報》在報導中舉例稱,以21世紀不動產最近成交的一套已滿五年但不屬家庭唯一住房的二手房為例,按照區域最低指導價,該房源的網簽價格為100萬元,原購買價格79萬元,扣除銀行利息5.9萬元、裝修費7.9萬元、本次購房營業稅5.6萬元、上次購房契稅1.2萬元,最終的差額為4,000元,需要繳納的20%個稅僅為800元。而按照以前全款1%的執行標準,此房需繳納的個稅為1萬元。

按照上述數據計算,購房者相比《國五條》細則出台前繳稅還省了9,000多元。《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稱:「北京20%個稅名存實亡。」

中共地方政府對抗中央調控被指玩貓鼠遊戲

對於房價上漲的原因,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早在4月8日就發博文認為,中國的人口基數、貨幣發行帶來的通脹壓力、地方政府不願降房價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葉檀認為,從各地出台的《國五條》細則來看,大部份城市概述性的調控內容來看,均迴避了20%個人所得稅如何徵收,首套房貸比例、二套房貸利率如何調整等關鍵性問題。這表明地方政府還是不願意降房價;另外,國五條出台之後,出現離婚購房等情況,充分說明了中國的資金使用方向與投資者的興趣所在;而且,按照中國的人口基數和貨幣發行量來講,房價還要再漲。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3月末,中共發行的廣義貨幣(M2)餘額103.61萬億元,首次突破百萬億大關。目前,中共發行貨幣量約等於2倍GDP總量,這被廣泛認為貨幣嚴重超發,是中國通脹的根源。

亞太城市房地產業協會會長謝逸楓認為,2013年房價將上漲9%~10%,當前土地制度導致土地供應逐年負增長,加之貨幣不斷超發,投資渠道缺乏。未來三十年,房地產仍是支柱產業之一,房價未來三十年上漲幅度超過300%以上。

英國《經濟學家》週刊5月4日文章稱,從長遠來看,房價上漲似乎是大勢所趨。地方政府通過向開發商出售土地賺了很多錢,而投資者除了投資房產之外沒有太多方式可以安置資金。所有這一切表明房價上漲壓力不會消失。

美國環球通視有限公司咨詢顧問阿利斯泰爾‧桑頓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變得越發離譜。大多數地方官員不願意嚴格執行遏制措施。相反,鼓勵房地產市場繁榮不僅能夠保證稅收,還能提升當地經濟增長,這和地方官員的晉陞機會息息相關。這種不當的激勵措施剛好解釋了為什麼「地方和中央之間總是在進行一場貓鼠遊戲」。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外電:中共地方政府債臺高築 情況失控
湖南鳳凰古城客棧房費大跌 仍鮮有來客
中共政府賣地錢一季度增一半  土地財政被指有增無減
大陸多城市新區如「鬼城」 專家解析中國地產泡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