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世代游牧工作者:為了生活而工作

作者:吉姆.馬修曼

人氣 26
標籤:

Y世代出生於一九八三年之後──他們是那些二十二到二十七歲,正要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

有些人把他們貼上「回聲潮世代」(Echo Boomers)、「數位世代」(Digital Generation)或「千禧世代」(Millenniums)的標籤。

他們展現出不同於之前世代的價值觀與行為。他們極具自信與創意,而且追名逐利。

Y世代的驅動力與活力是全球性的,他們具有環保意識,而且把工作置於社交境之中,因此他們不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像嬰兒潮世代那樣),而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就是這個世代加入國際勞動市場時,助長了全球游牧工作者的增加,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有著顯然不同的思維。

Y世代是不一樣的──不是更好,也不是更壞,就是不一樣。身為嬰兒潮世代的子女,Y世代是自嬰兒潮世代之後進入職場的最大世代。

單是在美國,人數就約有八千萬人。他們進入職場不過幾年而已,卻已經得到了過度自信、缺乏忠誠又反覆無常的名聲。

可以說因為他們受到雇主的誤解與不當的管理,而雇主依舊是以嬰兒潮世代或X世代的模式管理他們。

最重要的是,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並處理工作,部分是因為他們成長的方式不一樣。

他們的嬰兒潮世代父母跟他們說,他們是特別的,能夠做任何事──而且他們得到父母所創造的可觀財富支持。身為高潛力人才,他們需要很多的保證與回饋。

他們擁有大學與研究所教育的機會(通常由父母資助),被送往世界各地(又是由父母全部或部分資助),許多人的目標是拯救某個部分的文明與地球。

這不僅滋養了對知識與不安的渴望,整體而言,也滿足了以時間與努力回饋社會的需求。

Y世代成長時有著更多的自由與選擇、且正值經濟繁榮(直到二○○八年夏天為止)、高等教育蓬勃與技術日新月異的時期。

他們有著不一樣的優先順序與期望。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可能會是歷來最具生產力的世代,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工作,利用科技,而且把改變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媒體把Y世代描述成打破成規的世代,過度濫用毒品與酒精。有些人說這是「悲傷的世代」:過度放縱、過度保護與過度刺激。

這一群人成長於數位、網路的世界,即時性與活力帶動對資訊的渴求。因此他們永不滿足且追求極限。

他們追根究柢、有挑戰性、富創意且充滿活力。他們比之前的世代要的更多,也期望更多。

我歸納了以下五種描述Y世代的關鍵:讓我們依序檢視每一項,因為在了解這種新興的全球游牧工作者的期望與渴望上,這些項目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待續)

摘編自 《不為老闆,我為全世界工作!》 商周出版社

相關新聞
微領導力:改善上司下屬的工作關係
調查:7成上班族  工作帶回家
前舞蹈工作者:神韻舞蹈非常輕柔非常美
調查:越來越多母親希望從事全職工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