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劍鋒】領導為甚麼不下崗?

酈劍鋒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3月27日訊】新一輪行政體制變動現在正在鋪開,其中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機構調整。大部制的推行,因部門減少必然涉及多餘人員安置這樣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雖然這次改革的側重點是轉變政府職能,人員裁減可能較少,但毫無疑問,每逢機構改革,涉及到競聘上崗的,最受煎熬的都是絕大多數普通員工,根本不會涉及領導幹部。從而引發人們關於為甚麼領導就是鐵飯碗,就永遠不會下崗待業的疑問。

1949年以後,中共的機構改革了多次,三大痼疾始終消除不了。

(1)走不出去「精簡——膨脹」的怪圈。不僅吃財政飯的越來越多,達數千萬之巨,吃財政飯的閒散人員——「臨時工」也越來越多,他們很多情況下更是成為各種腐敗、各種問題的擋箭牌和遮羞布。

(2)權力這個核心問題始終解決不了。政府職能轉變只是空談不說,越改越壟斷,越改越專權,越改權力越無法無天。

(3)領導從來不用下崗,需要競聘上崗的以及下崗的、待業的、失業的都是老百姓。

共產黨體制,最大最依恃且又不能捨棄的,就是權力棍。黨和政府要保政權,官員個人要在官場上不斷往上爬。擁有權力,甚麼都有,否則,一切為零。不是人走茶涼嗎?是因為權力這根線斷了,就沒有人再搭理你了。

所以,領導在中國永遠也不會競聘上崗。除了競聘(任命)時候關係到能否坐上領導位子,其餘是不必操心這個問題的。這個問題只有下層貧民百姓才會考慮,而領導在中國一向都是決定別人命運的。手握權力,負責起草政策者怎麼能夠下崗?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又是各種規則的制定者,怎麼可能把自己放在那樣一種任人宰割的地步?

中共官場一直存在這麼一種現象:一個人只要不犯錯,不犯大錯,或犯錯犯罪沒被追究,不站錯隊,真的就會「活到老官做到老」。打個比方(指較高級別的領導幹部),過去常常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在黨委幹幾年(幾屆),政府幹幾年,人大幹幾年,政協幹幾年,輪流幹下去,其一生就是做官的一生!苦了只有黎民百姓,得「活到老幹活到老」。

備受詬病的鐵道部取消了,末任部長怎麼辦?肯定不能讓他下崗回家,於是新成立鐵路總公司,原部長盛光祖做老總,雖為企業但為部級單位,成為名副其實的「正部級公司」,人們質疑也沒有用。這或可視作中共機構改革的一個縮影。

媒體報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縣,是全國出名的青稞產地。這個僅有7萬人的人口小縣,卻有正副縣長16人。人們嘲笑加上縣委多個常委,人大多個正副主任,政協多個正副主席,再加上縣政府黨組成員,人大黨組成員,政協黨組成員,再加上一些勞苦功高享受副縣級待遇的領導,差不多光現任在職縣級領導就5、60人了。如果把已經離退休的再算上呢?

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絕非單例,而是相當普遍地存在。全國人大多少個委員長(副委員長)?政協多少個主席(副主席)?政治局多少個委員?這可都是權傾一方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啊?再往下,還有各級黨委呢?各級政府呢?各級人大、政協、工會、共青團、婦聯呢?最後只能是「領導」多到你無語。

2012年7月,北大官網公佈校領導機構設置中,共有9位正副校長、11位校長助理等,有人形容「校長牛過部長」(其實大部制以後各部正副部長隊伍一樣龐大可觀)。只能說這是上行下效的結果。

所以,甚麼時候領導和普通百姓一樣競聘上崗,一樣待業就業,甚麼時候我們才能從中看到平等,看到實質的意義。

相關新聞
【酈劍鋒】失去了理想信念的中共靠什麼延續?
【酈劍鋒】一個民族不能只做同一個夢
【酈劍鋒】薄熙來「唱紅」與共產黨的一套有沒有區別?
【酈劍鋒】只有把共產黨關進籠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