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3月23日訊】近日山東大學引爆一枚「重磅炸彈」,368名學生受到成績警告,97名學生被勸退學;他們多數是因迷戀遊戲或厭學而成績差、學分不達標。業內人士認為,大學有權開除不合格學生,「嚴進嚴出」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學校維護自身聲譽的體現。
據大陸媒體報導,山東大學本科生院日前下發的《2013年春季學期本科學生學籍處理標準及要求》,讓不少學生寢食難安。文件除了照例重申學校的學籍管理規定外,對368名在校生提出成績警告。其中,對260人降級修讀,對97名學生做出退學決定,理由是「警告甚至多次警告,成績依然很差」。
「成績很差,是指每個學期完成的學分沒有達到最低學分的要求。」山東大學本科生副院長張樹永介紹,2007年起,山東大學出台了「本科學生學籍管理規定」,校方對每個學期平均所修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低於15學分的學生會進行成績警示,嚴重的進行學校警告。多次警告之後,如果學生每個學期實際獲得學分還達不到最低要求的,並且無法在6年內完成學業,學校會對他們進行勸退。
據瞭解,學生被「成績警告」原因不外乎3種:地區教育基礎差異、因病等中斷學業或自己不願學。其中,因為「自己不願學」的學生佔了絕大多數。
曾以高出當地一本線近50分的成績進入山東大學就讀2011級學生陳飛(化名),今年被「成績警告」了。他說作為外省份學生,來到山東大學學習,生活有許多的不適應;又不喜歡所學的專業,一直帶著牴觸情緒學習,也就加速了成績的惡化。
「上學期能逃的課我都逃了,連期末考試都沒參加。」對於這樣的通知,陳飛並不意外。
在這次達到退學標準的97名學生中,除19人是因病、出國等原因造成學業中斷而退學外,絕大多數學生是因為迷戀遊戲或者厭學所致。
山東大學此舉在社會上引發了不小震動。有人認為,因為專業不適應或學習能力跟不上等原因而厭學的現象,在大學較為普遍。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教育部門應當探索轉學、轉專業等機制,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和同等次學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還有一些教育界人士認為,高校應當幫助學生明確未來方向,樹立職業生涯規劃,避免學生在大學期間迷失方向,虛度光陰。
(責任編輯: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