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恩寵:學習美國法律人治國經驗

鄭恩寵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2月11日訊】中共前三十年實行法律虛無主義,後三十年將法律視為政治的工具,法律人只能臣服 政治領袖的倫理。三中全會試圖用頂層設計與摸石頭過河相結合的辦法,渡過執政危 機的深水區。堅持以非法律人治國的黨治體制,前程十分渺茫。

十一月九日至十二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 的決定》,未有新意。只是將以往政策羅列一下,對目前的危機,只是眉毛鬍子一把 抓。成功的市場經濟國家,先是法治國家,實行的是法律人治國。習近平堅持以非法 律人治國的黨治,中共的明天,路向何方?

一九九八年中國法律人宣言

十五年前,一篇《法律共同體宣言》的網文,提出了中國所有法律人團結起來和去政 治化的口號,提出了法律人治國的主張,提出了法律人和執政黨、人民的關係。因作 者模仿了樣本《共產黨宣言》,這篇可稱之為中國法律人獨立的《宣言》,雖迅速走 紅,卻有驚無險。

《宣言》提出﹕「(中國)道德的社會解體了,政治的社會正在衰落,法治的社會還 會遠嗎?」。作者描述﹕「無論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還是鄉村的司法調解員,無論是 滿世界飛來飛去的大律師還是小小的地方檢察官,無論是學富五車的知名教授還是啃 著饅頭鹹菜在租來的民房裡複習考研的法律自考生,我們構成了一個無形的法律共同 體。共同的知識、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思維、共同的認同、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 、共同的風格、共同的氣質、使得我們這些受過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構成了一個獨立的 共同體。一個職業共同體、一個知識共同體、一個信念共同體、一個精神共同體、一 個相互認同的意義共同體。」

面對公權力的分化,《宣言》提出﹕「法官、律師和法學家究竟是成長為一個統一的 法律共同體,還是在被權力勾引、利用的同時,彼此走向敵對和分裂?」。《宣言》 呼籲,中國所有的法律人團結起來!

《宣言》流行三年後,發表於二○○一年第三期《中外法學》。作者強世功現任北京 大學法學院教授、北大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在二○一三屆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提出 了法律人應當思考如何處理自己與主權者(中共)的關係,如何面對歷史文化傳統以 及中共崛起等迫切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

中共有否捫心自問?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從起草到通過,有多少法律人參與?

法律人應以美國為藍本。日前,強世功接受了《財經》專訪,提出中國法律人去政治 化的主張,得出人民與法律精英間的分歧也間接轉化為法律人與執政黨的關係。強主 張,中國法律人應以美國為理想藍本,應取得美國法律人那樣的顯赫地位,自然會驅 動中國的法律人推動憲政革命,將中國的憲政體制變為三權分立的制度。

在今日中國的經濟領域,如公司法、金融法、證券法、國際經濟法等,基本上全面移 植了美國的法律。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越要以高度自信和開放心態深入地研究美國並 學習美國,理解美國的精髓,向這個偉大的文明學習。

強世功認為,中國是一個「政黨官僚型」國家,是黨國體制。執政黨過去三十年學會 了市場經濟,相對較好處理了與商業階層的關係,今後應當學習如何依法治國,依法 執政,讓法律人成為推動中國文明復興的積極力量。

習近平讀法學博士的官方報導

綜合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共媒體,習近平取得法學博士文憑的經過﹕

劉美珣是習近平的博士論文導師。一九九八年至二○○二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 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讀了四年在職研究生,專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 政治教育。

接受採訪時,七十六歲的劉美珣強調﹕「只聊博士論文,我是會負責的」。
「習近平就讀的這種在職博士與普通博士略有不同。一是入學不需要參加全國考試, 他們帶已經研究了的成果來讀博士的,然後全校組成專家組來考評,通過這個以後才 能入學。二是不需要在課堂上聽 課,學校會對每門課程進行教學錄音,然後寄送給學 生」。

劉透露,習的畢業論文最初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 研究》,劉覺得題目太大,讓習重新選題,習最後選了《中國農村市場化建設研究》 。劉還解釋了習的法學博士與人們通常意義上講的法學博士區別﹕「這個法學不是法 律的法學,我們授學位是按大門類來授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專業,屬於法學大類 」。

顯然,習近平沒受過專門的法學教育,更不是真正的法學博士,今後中共能否處理好 與法律人階層的關係?或許還擺不上議事日程,但如臨亡黨危機,中共如何以法律求 自保?

美國強大因素之一是法律人治國

近日,各省律師協會接到上峰通知,認為當前律師隊伍「極個別律師串聯、抱團、死 磕、惡意炒作、觸碰政治法律底線等行為」,要求各地律協形成書面材料,對這些突 出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尤其是對「個別問題嚴重的律師」如何加強「有針對性的措 施」。

中共建政前三十年實行法律虛無主義,後三十年將法律視為政治的工具,以政治人來 領導法律人,以政治理念兼併法治理念,法律人只能臣服政治領袖的倫理。對「特色 市場經濟」俯首稱臣的人,方可當法律人。

在全球市場經濟強國中的法律人,最佳的是商業律師。許多重要的經濟、商業活動規 則,並不是靠立法者制定,而主要由商業律師在實務中形成,他們首先扮演了商事活 動規則制定者的角色。

今天,全球經濟中很大部份是虛擬經濟,它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其紐帶和橋樑是商業 律師,通過極其複雜而精緻的規則體系,提升了虛擬經濟,由此也創造了該國的財富 。

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美國真正推銷的產品只有一個,那就是法律服務模式、法律規則模 式。規則不僅是產品,而是一種最高級的商品,而設計這種產品的人就是資深的商業 律師。

可以說,商業律師是今天國際經濟法則的設計者和提供者。中國人所熟悉的WTO歷史 和把知識產權問題帶到國際貿易中的TRIPS協議,就是市場經濟國家大公司背後的律 師事務所設計並推銷給美歐等國政府,從而使其他各國接受。

美國律師業的發展伴隨著十九世紀美國全球時代的興起,美國律師在二戰後幫助了美 國資本、文化與軟實力在全球擴張,同時形成了美國律師全球擴展的局面。可以認為 。美國的興起與強大是市場經濟、三權分立和法律人治國的必然結果,而至今中共還 認為這是條邪路。

可笑的是,在香港上市的幾十家國企中,絕大多數用巨資聘用美國律師所提供的法律 服務,而美國律師所卻大量僱傭中國的法律留學生來打工。中共將本國的律師當另類 ,而法律人在海外卻享有顯赫和崇高的地位,當中共要深化改革時,還有多少法律人 會和執政黨同心同德?

當各國的法律人一方面含著市場經濟母親的乳頭,若另一方面又要聽從政府父親的訓導,當父母親衝突時,法律人與普通人一樣也會選擇「有奶便是娘」 。

有一千名獨立大法官中國前途光明

市場經濟國家必然要符合法治國家的規範 ,否則一切免談。這類國家不僅離不開商業 律師,更離不開民權律師。中共各級政府將維權律師當作對抗者,將一些普通案件的 當事人,當作顛覆者,將維權律師當作「五黑勢力」之首。俞正聲還稱,有百分之三 的律師不聽 話⋯⋯

中國政法大學前校長、法學家江平,多年來一直批評鄧小平的「穩定壓倒一切」,應 改為「法治壓倒一切」。江平近日接受《財經》專訪,引用權威數據認為,在世界各 國的市場經濟秩序方面,中國的市場混亂程度,排到世界的一百二十位之後。

中國前領導人喬石,曾經多次提過地方法院不應受政法委領導。

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民權律師全部努力是捍衛憲法的尊嚴,他們不是要 推翻美國的體制,反而是緊密團結在聯邦政府的周圍,對抗各州政府的種族歧視政策 。這樣,美國的體制不至於面臨「亡黨失政」的危局,民權律師也找到了一個體制上 的生存、發展空間。

在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法官主要是從律師中產生,美國總統就職宣誓時,要向首席 大法官宣誓。美國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每年的年薪相當一百四十萬元人民幣。若中 國大陸從最高法院到省高級法院選拔出一千位大法官,每年的年薪即使為二百萬元人民幣,也只有二百億。中共只要公佈財產,每年每省市只要抓出一個大貪官,就可支付得起這筆費用。

有這一千名政治中立,只求以其邏輯思辨和睿智博學名垂青史的法官,他們不受執政 黨、行政權和民意的影響,能獨立工作幾十年,中國不可能沒有光明的前程。

改革之初,鄧小平要讓一部份人先富裕起來,但未讓中國法律人的精英階層首先富裕 起來,導致今日之中國問題堆積如山,無非是個敗筆。實踐證明,無論是毛澤東還是 鄧小平,他們的路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試圖用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的辦法,渡過執政危機 的深水區。總而言之,中共繼續改革的目標並不明確,堅持以非法律人治國的黨治體 制,前程十分渺茫。

──轉自香港《開放雜誌》2013年12月號發表

相關新聞
鄭恩寵妻子蔣美麗赴京尋法律援救遭綁架
鄭恩寵妻子蔣美麗進京求助法律幫助遭遇經過
鄭恩寵:馮正虎被拘的法律思考
唐付民:談點「關閉美國之音」的意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