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布魯塞爾特稿)或許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不是歐洲最美的城市,但在法國文豪雨果眼中卻有其特別可愛之處,因為他的文學和愛情,都在這裡留下可供追尋的線索。
來到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Place)的觀光客,可能聽過這裡有「歐洲最美麗的廣場」之稱,而給予這麼高評價的,正是雨果(Victor Hugo)。
位於市中心的大廣場,鋪著厚實不規則的石板,周圍環繞著各種裝飾豐富的建築,以市政廳的哥德式尖塔及細細雕琢的石像最受矚目。
其他的建築也各有自己獨特的美,或在外牆繪有金漆圖樣,或在頂樓立著人像,或在門楣雕出立體白色天鵝,當傍晚某個時刻來臨,黃昏的陽光偏射在廣場,那些綠白紅金,都顯得特別鮮亮。
1837年,35歲的雨果首度造訪布魯塞爾,他環視著大廣場,仰望宏偉的市政廳,在筆記裡寫下,「市政廳這塊珍寶,是詩人眩目的奇想落在建築師頭上成了靈感,廣場則是個奇觀」。
對這爿廣場的好印象,也許促成了雨果在知命之年離開法國流亡時,選擇了布魯塞爾做為安身之處。
1851年底,法國總統路易拿破崙(Louis NapoleonBonaparte)發動政變,修憲並延長總統任期,雨果深感失望之餘,不僅與路易拿破崙決裂,還決定離開法國,在冬夜裡帶著兩個行李箱,搭乘火車來到布魯塞爾。
其實,雨果在布魯塞爾停留時間不到兩年,但不管在職業生涯或私生活上,布魯塞爾對雨果都是一個特別的城市。
雨果流亡布魯塞爾期間,曾住在大廣場上的兩棟建築裡,其一是廣場16號的1個小房間,窗外壁飾繪著金色的風車,但他在這裡只住了1個月,就搬到旁邊的26、27號建築1個更寬敞的房間。
這棟建築一樓現在是巧克力店和蕾絲店,外牆掛著1塊小小的金屬牌寫著,「維克特.雨果曾於1852年居住於此」。
當時的雨果幾乎每天都到隔壁的金舟咖啡館(La Chaloupe d’Or)坐坐,據說他寫來抨擊拿破崙3世(路易拿破崙稱帝)的「小拿破崙」(Napoleon le Petit)一文,就是在這裡完成。
金舟咖啡館至今仍在營業,只可惜完全沒有留下雨果的痕跡。
雨果身為拿破崙1世的支持者,長期抗拒參訪比利時南部的滑鐵盧(Waterloo),也就是拿破崙的關鍵敗戰之地,一直到1861年才願意踏上滑鐵盧的土地,並且在這裡決定把即將完成的小說命名為「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首卷「芳婷」(Fantine)交由布魯塞爾出版社付梓。
「悲慘世界」一出版就受到全歐洲歡迎,雨果之子查爾斯(Charles Hugo)後來把小說改編成劇本,首演也選在布魯塞爾的聖于博皇家長廊(Galeries RoyalesSaint-Hubert)戲院,同樣獲得好評。
這條有著拱形加蓋的長廊,是當時歐洲最時尚的逛街聚會場所,雨果經常與人約在這裡的咖啡館見面,現址為「過道咖啡館」(Taverne du Passage)。
不過,雨果頻繁出沒在這條長廊的原因,除了與友團聚,還為了與情婦相會。
有妻有子的雨果,在30出頭的年紀遇見法國女演員德魯維(Juliette Drouet),兩人開始了長達50年的婚外戀情。
雨果居住布魯塞爾期間,把德魯維安置在聖于博皇家長廊上的一棟公寓,現為「趨向性」(Tropismes)書店2樓。
布魯塞爾做為歐洲聯盟總部所在,有時給人嚴肅生硬的印象,但從雨果的角度看這個城市,想像他伏在面向大廣場的窗前振筆書寫,閒時步行到長廊探望戀人,布魯塞爾原來也有柔和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