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1月07日訊】 【大紀元記者衛泳、陳斐珍新澤西報導】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年會於2013年元月1日在新澤西Fairfield市的Crown Plaza酒店成功召開第九屆年會暨新年晚會。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台灣啟蒙維新運動」,共有兩百多位筆會會員、台灣鄉親及來賓參與盛會。年會從下午兩點開始,演講話題廣泛,其中包括李學圖博士主講「台灣人的啟蒙運動」,啟發台灣人現代化的人文意識與國家認同;陳廷楷教授主講「人工智能」話題,闡述電腦科學革命如何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林景福醫師主講「由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分析夢」,楊慶安教授主講「台灣之命運」,與大家分享了台灣十九世紀中葉險被編入美國版圖的秘辛。
晚宴暨台灣之夜從晚上7點開始,由李惠仁醫師主持。晚會上新任筆會會長郭正昭教授致詞。他提到,台灣人民為民主自由奮鬥了400多年了,但以目前兩岸的互動的關係,台灣人現今的命運卻比次殖民地還不如。他認為台灣之所以會淪落如此可悲的境地,乃歸咎於台灣人欠缺尊嚴、欠缺對國家的認同,也對人權、民權、主權沒有概念。所以台灣現階段需要像歐洲十八世紀的文藝復興一樣,用筆來寫,用筆來畫出千古不朽的鉅著。也就是台灣需要「啟蒙運動」,一種改變台灣人思想的運動,一種改變台灣人觀念的運動。而「筆會」便是要首先站出來提倡,用「筆」這種軟實力來完成這個運動。
今年晚會的主要演講人是前任會長林興隆博士,主講的題目是「生命的終極關懷」。林博士提及,有關探討「生命的終極關懷」的部分,在人文、宗教中這方面的介紹一直很弱,肇因於人人忙於賺錢,或只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講演中他舉例說日本人在花謝了才開始慶祝,因為他們認為花開後自然也會凋謝,花朵燦爛盛開讓他的生命有了價值;花謝了,死了,則是一種對生的貢獻,也是生命完整的表現,因此值得歡欣慶祝。林博士認為,人生存的意義要像花的燦爛盛開一樣,因而面對死亡也可以轉換另一種思維方式。
林博士也提到人民「自由」並非政治問題,而是人權問題。在西方工業革命以後,人開始慢慢變成生產工具。漸漸的無個人尊嚴,無人性化。在這種命運束縛下如何能突破現狀進而追求生命的意義,他認為是當今非常嚴肅的課題。他也強烈的建議與會的貴賓,都能在會後花一點時間去觀賞「老人與海」這部電影,將會對於「人生命的最終意義是甚麼?」從中得到更多的省思。
晚宴上還由現任會長郭正昭教授向林興隆博士、柯金寅、涂劉石連筆會成員頒發了服務獎。除了盡享美味外,晚會餘興節目由紐約台灣教會提供的絃樂三重奏和男中音獨唱。隨後還進行了抽獎和齊唱,為這次成功的年會及新年慶祝晚會畫上了圓滿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