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之飛﹕談談國學(五) 儒士的修身

人氣 13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1月22日訊】子曰:「君子格物、致知、澄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是一個願意向善自強不息之人的人生誡訓,其中「格物、致知」是作為一個生命體,作為人所必須經歷的成長、學習知識之要求,學海無涯,這是一個前提的條件並伴隨終生,云:「學不可以巳」,「路漫漫其修遠兮」話裡的「修」字,也同樣含有「學習」的意思。「澄意、正心」指的是一個人在有了一定智識之後,要能避開紛亂塵世幻像之干擾,靜下心來,知善惡正邪的情況下而能立下志向,明確人生前進追索的方向,為國家(世界),為人民(類)而去努力拚搏。

「修身、齊家」是兩項有關具體要求的事情,「修身」是本文欲圖討論的重點,「齊家」是作為一個儒士之生活及普通事業之要求,以為生存,為進入社會之前奏,「一屋之不掃,何以能掃天下」說的亦是為此理。而後是「治國」、「平天下」,這是個人社會事業的要求,在夫子那裏可能有有些重偏於社會政治而忽視自然科學對於人類社會的巨大意義,我們後人應當予以補充,知道自然科學科技亦是「治國、平天下」之必不可少方式途徑,以自己的專長與技能真誠踏實服務社會回報世界,亦是「治國、平天下」之實際表現,並非「居廟堂之高」才可以如此,如果一個人不能忠心為國報民,盡幹些雞狗盜男盜女娼之勾當,「居屆堂之」高恰相反只會是「害國亂天下」,是禍國殃民,就像當今中國大陸般,即使賊寇之亂平息後,然其遺禍也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平息(道德淪喪、環境污染、資源枯竭、文化扭曲斷層、人口宗教教育模式扭曲等等),這不知要遺害子孫多少年。

這「修身」中,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開始,從自己做起,約束提升自己,要做到九個方面,這便是「勤、儉、誠、信、篤、韌、謙、和、正」九字。

「勤」以修身。勤不只是肢體上的運動,而當以勤勞作形體之事,以勤勉作管理之務,以勤奮作研究之舉,諸如此類,不可息。

「儉」以養德。一個人不奢華腐靡,便不會慾望非分,自會清心靜神,也自會於人於世公正淡泊,並且,這常為健康養生之道。

「誠」以務本。有一誠心常置其中,便有對外最實起點,待人、待物、待神,不浮,不假,點滴而為,可壘大廈。

「信」以交友。相互有信,信不單為同仁同道同志間相互交往之前提,任何人,或皆當如此,「言而無信,不知其可」,情誼如此,交易亦如此,有信而有義,自成君子之交;

「篤」以創業。君子之為,以誠為本,要踏踏實實走好每一個腳印,拋下每一滴汗水,創下每一步基業,不虛妄行事。

「韌」以臨挫。君子之行,趨向大道善德,堅定志向,矢志不渝,然道路艱險,難免會有挫折失敗,當承認失敗錯誤,認識分析錯誤,改之,並以此為鑒,繼續向前,百折而不撓,終致彼岸。

「謙」以待人。是為尊重他人生靈,是為索道求知,是為惜緣;即便人有無心過失且宜寬待之,人皆有過,誰願為錯!當嚴於律己而尊重他人,方成善良境界;

「和」以處世,不爭非分之財,不為不義之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是有道君子。自是向善、向上,才能共建一個清明和諧大世界;

「正」以索道,索大道,堅持正義,永不懈怠,如此方可以「為萬物立命,為天下立心,為往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

若真想立身為君子之人,恰當師承孔孟之道,要有大責任心,要能克己復禮,修身修口,方纔可以。我不想定義甚麼叫做「儒士」,而我且曰:如果不能願意漸漸做到以上自我要求的,應該不能算做一個儒士,頂多隻能叫作「讀書人」罷了,或者「御用文人」而己!那些為統治集團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些,其實絕多也只是些特色「抄抄」,根本毫無甚麼水平才學可言,甚而連「文人」的氣味也沒有,最多也就只能喚作「吠犬(叫狗)」罷了。

於此且套用古人的話說:前屠戮仁人,後未繼德者,念馬徙之暴淚無知,獨愴然而淚下!

貴州銅仁黑松塘孟之飛二0一三年一月廿一日夜

相關新聞
吳惠林:胡雪巖vs.洛克斐勒
賈平講故事:小街
吳惠林:最終章 經濟學佈道家—反管制大師史蒂格勒
吳惠林:認識「索威爾」這位正義經濟學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