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職業是科學也是藝術

訪華人皮膚科專家李克華醫師

孫輕鶴

人氣 161

【大紀元2012年09月11日訊】全美國的皮膚科醫生中僅有寥寥十幾位華人,而費城傑弗遜大學皮膚科副教授李克華醫師就是其中之一。8月被南澤西雜誌(South Jersey Magazine)評為2012 頂尖醫生(Top Physician),2011年獲病人最佳選擇獎(Patients’ Choice Award)。李醫師是診治皮膚癌等疾病的專家,是被認證的皮膚科和皮膚病理科醫生。去年一年內有超過五百多個家庭醫生推薦病人。目前他每週一在傑弗遜醫院看門診。近日記者走訪了李醫師,請他給讀者介紹一些皮膚病方面的知識。

嚴格的科研和臨床訓練

李醫師說自己當初選擇學醫「主要是因為家人的期望。家人身體不是特別好,所以希望家中有人從醫。」李醫師高中畢業後選擇了山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六年制英語試點班,畢業後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眼科工作。和很多在美的醫學界華人精英一樣,李醫師經歷了科研和臨床兩方面嚴格的訓練。他來美國後在傑弗遜大學從事疾病相關的醫學科研工作,兩年後任講師,後升任助理教授。

在華盛頓醫學中心、傑弗遜醫院和科羅拉多大學經過普通外科和皮膚科,和皮膚病理培訓後,李醫師通過了皮膚科和皮膚病理科醫師考核。至此,李醫師在臨床和基礎醫學方面發表論文已近百篇。這些文章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臨床醫學研究》(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和《皮膚病學研究》(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生物化學》(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專業雜誌上。李醫師最近又合作出版了一本皮膚科教科書。 他是美國皮膚病學會和美國皮膚癌手術學會的會員。

據李醫師介紹,皮膚科是醫學專業中競爭激烈的熱門科。這與美容有關,也與美國皮膚癌的高發病率有關。由於入門嚴格,全美每年只有300多名醫學畢業生進入皮膚科科室。這也是全美國目前只有寥寥十幾位華人皮膚科醫生的原因之一。李醫師除了具有皮膚科執業醫師資格,還獲得了皮膚病理學的執業醫師資格。

醫生職業是科學也是藝術

作為醫生,李醫師認為與病人的交流是一門藝術,至關重要。他說,如果做病理,看片子,不需要太多交流。但如果需要與病人打交道,你就不光只是要技術好,而且還要知道怎樣溝通,才能達到好的醫療效果。李醫師說:「對待病人要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像治療自己的親人一樣。我們診所的病人,很多都是靠口耳相傳和醫師的推薦。」

李醫師擅長繪畫。他感到小時候學的繪畫藝術對現在的工作很有幫助。他說「手術切除總會留有瘢痕。怎麼設計瘢痕、什麼地方怎麼做才能看起來更美,這是科學也是藝術。有時刀口拐一個彎,美容效果會更好。」在中日友好醫院接受的眼科訓練對李醫師在皮膚科的工作也很有幫助,他說:「有些需要在眼睛周圍做手術,有了眼科的訓練基礎,做起來就比較容易。」

慎用激光去「痦子」

在美國,皮膚癌發病率比其他所有癌,如乳房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肺癌等的總和還要高。李醫師介紹說,他的病人大多是白人,他們的皮膚不抗曬。而華人主要是痦子惡變引起黑色素瘤。李醫師目前在國內中國醫科大學等三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李醫師與國內皮膚科會診和教授交流時了解到很多人用激光去痦子,復發後成惡性程度很高的黑色素瘤,很多十八、九歲的這類病人治療效果很差。李醫師建議不處理則已,如果要去除痦子,「應該徹底切除,不要用激光做一半留一半。」

治療兒童濕疹 激素不可怕

另一個華人常見皮膚疾病是兒童濕疹,多由對食物、花粉等的過敏引起。很多華人家長怕用激素治療濕疹,擔心副作用,很多兒童濕疹得不到徹底治療成為慢性濕疹,以致影響孩子的發育。李醫師說:「因為癢,孩子睡不好覺,吃不好飯。其實激素不可怕,統計研究發現用激素治療濕疹比不用激素對孩子的發育更好。治療濕疹中治治停停,反而影響兒童的發育。」

談起做醫生的體會,李醫師坦言:「做醫生對我來講很幸運–早上上班就看到病人恢復,從皮膚癌切除後恢復過來,這是每天都遇見的事情。能從事自己喜歡又適合自己的工作很幸運。」

李克華醫師皮膚科診所地址:
Advanced Dermatology
570 Egg Harbor Rd, Suite C-1,
Sewell, NJ 08080
電話: 856-256-8899

相關新聞
費城華埠舉辦免費乙肝檢測
華裔乳癌患者的良友
賓州將建全美最大天然氣發電廠
長木花園春花綻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