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分析官网-篮球分析开户-篮球分析注册

社會的結構「富人與窮人」

李新
font print 人氣: 114
【字號】    
   標籤: tags:

從哲學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終會存在窮人和富人之分的,所謂社會均富、大同社會是不存在的或者只短暫的存在。因為不對稱是宇宙法則,一沒有了窮富之分,社會能量便沒有了流動的動力,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整個社會的塌陷。蓋因每個人的能量的差異化決定了群體勢必分化出階梯狀的結構。

但社會要避免無限的分化導致極大的貧富不均,因為富人與窮人的關係本質上共生的關係,離開任何一方,自己都將不會存在。所以,便要求有一種社會制度來約束這種本能的分化,無論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不同的是,重心不同。資本主義的重心在於儘量發揮富人的能量,社會主義偏重於窮人,但無論在那種制度下,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利益博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正如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所說,要窮人更窮、富人更富的觀點是違反人道的,也是違反能量制約關係的,物極必反,窮人的造反就可以消滅富人。在通常情況下,社會遊戲規則由富人制定的較多,因為權力總是向財富靠近,但在革命時期,卻相反。所以說,窮人的幸福只有在革命期間才會得到實現,儘管革命會給生產造成極大破壞。

有人問,富人和窮人到底誰養活了誰?有人說是富人養活了窮人,因為富人靠錢購買資產提供就業機會,窮人出賣勞動;有人說是窮人養活富人,因為窮人的勞動創造了一切,沒有窮人的消費,富人的東西也賣不出去。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人類社會的最初級形態來分析,原始社會裏沒有貨幣,只有單純的勞動,大家一起勞動才能生存,在這裏談窮人和富人沒有意義。但隨著工業的發展,貨幣的出現,才真正把富人窮人的關係複雜化了。誰的貨幣多誰就是富人,是個潛規則罷了。貨幣是什麼?本質上就是一種符號,沒什麼使用價值,但約定俗成後,就不得了了。如果不靠貨幣交換,而只靠物物交易,富人窮人的差別是沒有這麼大的。所以說,人類本來是平等的,但貨幣的出現分化出了窮人與富人,誰獲得這種符號的本事大,誰就是富人。

窮人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貧窮,饑餓,甚至是地獄;富人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幸福,奢靡,甚至是天堂;天堂地獄不在天上或者地下,兩者就在人間!過度關注富人忽視窮人,或者過度關注窮人批判富人,都是一隻眼睛被蒙蔽了,看得世界也必將是模糊扭曲的。社會的動盪無不是因為用一隻眼睛看世界看出來的問題;只有兩隻眼睛同時睜開,才能看清真理。

──轉載自新三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畫中右下角老百姓的一隻手拿著意見及舉報信件提交給當局,左下角權勢階層的一隻手拿著有錢向中共的檢查官行賄以求其為自己消災。正中間紀檢委辦工桌上坐的是當局紀檢委官員,他右手舉著意見相,假心假意的接受所謂"人民"的意見,左手收著社會禍害給他行賄的錢財。這位檢查官當然是來者不拒,笑嘻嘻的接受"人民"的意見、賊溜溜的接受者當事人的錢財。拿了當事人的錢財,自然要給當事人消災。
  • (shown)有另一種智慧超越我們這個空間,我們對這種智慧的瞭解如同人對自己的靈魂一樣陌生,而他卻是無處不在的,時刻共存的,我們稱之為真理。
  • (shown)擋在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黑暗是暫時的,天地運行的自然舞動規律不會被改變的、不用爭辯的真理!
  • 人們喜歡偶像、崇拜偶像,通常只因對偶像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很喜歡。也許喜歡某個偶像的臉,隨之喜歡他的一切;也許喜歡某個偶像的性格、做派,隨之喜歡他的一切;也許喜歡某個偶像的感覺,隨之也喜歡他的一切……完全是「愛屋及烏」。甚至即使偶像們做了錯事,我們在心裏也不會埋怨,非常包容,非常給予理解。這是普遍現象。
  • 每個人不管從年輕到老,都在不停的追逐自己人生的夢想,不管為了金錢、名利、權勢或是人生真理,總是在不停的追逐著,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希望。您是不是也在其中呢?
  • 幼年時候,家中有一本掉了頁的舊字帖,那時上面的字還認不大全,只覺得開篇一段大抵是說有一幾千里長的大魚,又化巨鳥而南飛……,覺得有些奇異,還想再讀,可是後面就越發讀不懂了。
  • 「謊言說上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的一句「名言」。無論新華社的通稿,還是人民日報的特約評論,作為中國大陸「統一宣傳口徑」的中央喉舌,在中宣部統一領導下,再由幾乎所有大陸媒體(在互聯網以前幾乎只有官媒)連篇累牘地重複,在歷次重大政治事件和運動中,如反右,如導致大饑荒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如文化大革命期間,如丟卒保帥打倒「四人幫(毛澤東的替罪羊)」,如1986年底清除所謂的「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如1989年掩蓋「六四」屠殺真相,如迫害法輪功學員的所謂「反X教」運動中,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都驗證了戈培爾的這句「名言」。
  • (大紀元記者張莉莉惠靈頓報導)4月24日晚,新西蘭首都惠靈頓迎來了神韻藝術團的第二場也是最後一場演出。開演前劇院內人潮湧動,演出結束後觀眾久久不願離去,他們在談論著神韻帶給他們的感動、驚喜、震撼和許許多多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情感。他們表示願意把神韻的美好帶給他們的朋友、家人和同事。許多觀眾表示與神韻相見恨晚,熱盼與神韻明年再會。
  • (shown)人世本無常,歲月流逝如夢一場,曾經的夢想和誓言如落葉般隨風飄蕩到不知名的地方,但我始終相信當初說它的時候是發自內心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