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陪媽媽去市裡逛商場。公車上人不算多,但已經沒有空座位了。
我和媽媽就在窗邊的空地上站著聊天。旁邊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幾歲的小兒子坐著,見我們都站著,就和兒子商量:「你坐到媽媽腿上好不好?把座位讓給奶奶坐。」
小孩兒很不樂意,為自己爭辯說:「可這是我的座位。」年輕媽媽教育他說:「小孩兒不用單獨占個座位的。」小男孩兒還是很不樂意,反駁道:「為什麼不能?」
我看得都想笑了,小孩兒不大,倒是把自己當成大人了。媽媽也勸男孩兒的媽媽,說站著不累,讓孩子坐著吧。男孩兒的媽媽還是很講究原則的,反正軟硬皆施,把孩子抱到自己腿上,座位讓給了媽媽。
媽媽坐下後,連忙從包裏取些隨身帶的糖果送給孩子。男孩兒的媽媽在旁邊教育他說,只有幫助過別人,對別人好,才會有這麼好的回報。小男孩兒很聽話,很禮貌的說聲謝謝,然後就去把玩到手的糖果,一點不開心的意思也沒有了。
回想剛才他「拒絕」讓座的事,他其實並不是要故意刁難,而是真的把自己當成大人了。既然別人都可以自己坐個座位,他覺得自己也理由充分。小孩兒好像都容易把自己當大人看,雖然說話行事仍是無比稚嫩,但自我感覺很成熟。
我們從現在的角度去看孩子,是這樣的感觸。不知道多少年後再回顧自己以前的事,會不會也是同樣的感覺呢?在時間的軸上,人永遠都處在成長的過程中,無論在事情的當初認為自己已經考慮多成熟,在將來的某天也許還是會發現做得遠遠不夠。
所以,當有什麼問題一時無法想通,或者想通了還是無法排解,不妨先放放,不急於下結論,留給將來更成熟的自己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