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30日訊】近期,針對投訴人對民營醫院「小病看大,沒病看有」的狀況,《新快報》記者耗時1個月臥底民營醫院,揭開這些民營醫院背後的秘密。
記者成功臥底民營醫院1個月
據《新快報》報導,7月29日上午,該報記者來到位於廣東江門市江華一路62號的江門同濟醫院,負責面試的是「陳總」和「黃主任」兩人。記者向兩人簡述了自己的學歷背景和應聘意願: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從未接觸過醫學,曾做過保健品銷售,因羨慕醫院的高收入,想來工作。在諮詢了記者對電腦和網絡的使用水平後,陳總同意記者在後勤部負責網絡營銷工作。
記者稱自己想通過學習最終成為一名男科坐診醫生被婉拒,黃主任稱:「最近幾年查得很嚴,沒有資格證不能坐診,不然,搞出人命就麻煩了;前些年是有這種情況,一些人沒學過醫,被我們慢慢帶起來,後來也能坐診,做手術。」
大二學生冒充專業醫生
該報記者進入後勤部後,同事「阿娟」對記者說,醫院的宣傳靠兩種,一是各種靠人工向外發放的宣傳冊,另一種就是網絡諮詢。所謂網絡諮詢,就是病患通過醫院網站上的「專家QQ」鏈接,簡陳症狀,諮詢病情。記者的工作,就是這裡的「專家」。
記者瞭解到,阿娟今年21歲,在廣東某電大二年級讀平面設計專業,6月份才來醫院工作,主要負責設計宣傳冊,「因為太閒了」,院方讓她兼做網絡諮詢,其實就是「吸引病人」,一個人提成十五塊。而在此之前,她從未接觸過醫學。
阿娟還建議記者向她一樣,先去廣州、中山等等幾個醫院的網站,假裝成病人去諮詢那些網站上的專家:「問各種問題,看看人家是怎麼回答,慢慢就學會了,然後再來回答別人。」另外,也可以在網上查的資料和在百度上查答案。
而男科診室張連智醫生對記者說,自己今年29歲,湖南邵陽人,起初做過4年的骨科醫生,後改作男科醫生。張醫生說,他並不贊成醫院給阿娟「按人頭」計算的提成方案。他認為,這種方案會讓諮詢醫生只求數量不重質量,拉來「質量不好」的病號。所謂「質量不好」,是指經濟條件差,因此,經濟條件好、捨得花錢的病號便是「高質量」病號。
張醫生舉例子說:「之前有個病號,我給了他二百、六百和八百三種手術方案,結果他去另一家做了一個一千四的手術。這就說明,有些病號不是一定喜歡低價。其實這些手術都是一樣的,只是定價不同。但是病號就會覺得,高價格的是不是服務更好,質量更好一些。反正像包皮、腋臭這些可做可不做的手術,一輩子就做這一次。」
張醫生建議在後勤部當網絡專家的記者:「初期先學會吸引病人,等到時間久了,來諮詢的病號多了,就可以做出適當的篩選,把腋臭、包皮這種不容易賺錢的病種忽略掉,只做高質量病號。花錢低於兩千的病號就算質量不好了,超過三千也就算一般般。當然我們希望,來了病號,我們就把他們挖得最乾淨,還要讓他們心服。」
男科診室的下班時間是晚上九點。每天臨下班前,張醫生用筆點著桌前的問診記錄,計算著當天的營業額。7月31日全天,男科診室共收入六千塊。
民營醫院營銷手段
1、對於諮詢者問到的價格,能不說就不說,如果說了的話,等到治療的時候,就不能有「提高空間」了。價格肯定不能透露給諮詢者。不要給患者猶豫的餘地,要控制他的思路,不要讓對方有思考的時間。
2、有人問到醫生自己是不是專家醫生,要迴避這個問題,不要回答,去聊其它轉移話題。
3、因為隱私問題,諮詢者有時問到性別,這個時候要靈活一些。遇到男諮詢者,就說自己是男的,遇到女諮詢者,就說自己是女的。總之,諮詢男科就跟他聊男科,諮詢婦科就跟她聊婦科。
(責任編輯: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