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也要學會生活,如何生活的有情有調、有滋有味,必須勤奮好學,努力開掘新天地。
我從18歲工作到60歲退休,從來不管家務事,一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完飯甩手就走。老伴說我是家中“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懶蟲,一點兒不過份。2005年我和老伴來美探親,整天在家裏呆著,電視看不懂,見了人也不會說英語,時間長了實在無聊寂寞。2007年老朋友建議我學學做飯做菜,開始覺得“做飯”是女人的專利, 哪有男人幹那個的(有點兒大男子主義)。顧面子,拉不下來臉。可有時想,人老了,呆著也不是個事兒,總該動動吧。後來還是下了下決心,試試學著做菜。
開始我只會煮速食麵,炒個土豆絲。有一次,試做了個“粉絲冬瓜湯”,由於粉絲過早放入,結果變成冬瓜糊糊了。孩子們邊笑邊吃,並沒有責怪我。還有一次,試做了“洋蔥炒雞蛋”,也是先炒洋蔥後放雞蛋程序不對,洋蔥炒成了軟麵條。隨後花生炒成黑焦碳;米飯做得夾生都伴隨着我的学做飯经历。怎麼辦呢?從頭學吧。為了能把菜做好,做出個樣兒來,我開始看菜譜、看電視、還去中菜館和廚師學手藝。從做菜的基本知識下功夫,一點點學,一點點做。半年過去了,我的炒菜功夫也見長,逐漸掌握了一些做菜要領和操作技巧。
一個菜從配料到下鍋,每道程序如何操作,我可以心中有數。比如較拿手的“辣子雞丁”,從把雞切成有骨有肉的小方塊,到用料酒、醬油等配料醃漬,再到下油鍋炸至外焦裏嫩呈金黃色撈出,直至大火爆香炒出盛盤的过程,試过兩次,大獲成功,得到全家人的稱讚。從做菜得到的樂趣讓我很有成就感和安慰感。隨後,我又試做了“糖醋排骨” 、“木須肉” 、“炒青菜” 、“魚香肉絲” 、“蒜泥茄子” 、“拔絲紅薯” 、“過油肉” 、“手工餃子” 、“韭菜盒子”等具有挑戰性的食品。我下一步準備學做點心等甜品。
幾個月的磨練下來,感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放下架子,勤學苦練,沒有學不會幹不成的事。學做菜的感受和體會是:
學做菜、找樂趣
練心力、又動腦
寂寞消、孤獨跑
闔家歡、樂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