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快樂根源為同儕敬重 而非金錢

人氣 16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成俊編譯報導)一份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贏得同儕的敬重才是生活快樂的根源。換言之,生活快樂來源於你與四周的關係,這比將多少錢存入銀行更重要。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主導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哈斯商學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安德森(Cameron Anderson)表示,因為有大量的證據顯示,高社經地位、高財富所得或者高教育背景並無法帶來快樂,這與過去許多理論相違背,因此他們著手進行研究。

安德森與研究團隊假設,較高的社會關係地位(sociometric status,指受朋友群、鄰居或運動伙伴的尊敬與羨慕)會讓人們整體的快樂感有所不同。

為此,研究人員進行了4項研究。第1項研究調查了80位大學生,他們都曾參與過12種不同的社群團體,像聯誼會或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ROTC)等。

參與者所得到的社會關係地位是由同儕評等、自我報告和團體中擔任領導的職位數計算出的。參與者也必須描述他們的家庭總所得,並回答一些與其社會幸福感有關的問題。

報導說,在考慮性別與種族差異後,研究人員發現,能預測學生的社會幸福感分數的,是社會關係地位,而非社經地位。

第2至第3項研究顯示,社會關係地位與社會幸福感至少是部分相關的,而且兩者的關係可在實驗設定情境下進行操控。

第4項研究則進入到現實世界中。他們追蹤MBA畢業生後發現,從畢業前至畢業後社會關係地位的改變,對應於其社會幸福感的改變。而畢業後的社會關係地位衍生的社會幸福感比社經地位更強。

研究報告稱,對於社會關係地位與快樂之間的關係,這4項研究提供了相當明確的證據。

至於社會關係地位為何看起來比社經地位更有意義?安德森認為,可能的解釋之一是人類有適應力。

安德森說:「金錢買不到快樂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人類很快地就能適應新的所得或者財富水準。舉例來說,樂透得主起初會很開心,但不久便會回到得獎前的狀態。」

而這樣的適應情況可能不會出現在社區地位中。安德森說,受到尊重、有影響力並且密切融入當地社群中,可能是不會過時的。

(責任編輯:陳俊村)

相關新聞
這位哥們真快樂 竟把舞蹈動作帶進了廚藝中
快樂的A+人生
快樂的A+人生 人氣 22
上合峰會閉幕 中共靠金錢和「假裝」維持關係
求幸福快樂  楊志良:先苦後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