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7月20日訊】「好人之所惡」,確實讓人討厭。好人之所惡,譬如人們不喜歡坑矇拐騙,不喜歡被人侮辱打擾侵犯以及醜化,不喜歡被人強拆遷剝奪人的一些天賦權力,這些人們不喜歡的,我們就不能去做;如果非要去做,肯定會有麻煩和反抗以及報復。
不過所惡的也有好的和不好的,譬如人好逸惡勞,貪生怕死,迷戀財色名食睡種種享受,難道我們也要去追隨嗎?追隨這些根據佛教的因果律,隨之而來會有報應的,「災必逮夫身」。
「厭惡眾人所喜好的」。眾生所喜好的除了一些我們必須遵守的社會良俗和道德規範以外,這是一個社會的基本秩序和倫理必須。眾生還有一些喜好屬於是毛病習氣範疇,譬如一些吃喝玩樂吸毒賭博以及追逐名利,似乎人生必須如此,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看上去有道理,生活上真的這樣做的,那麼人生肯定會輸的一塌糊塗。其實讓生命寧靜安詳幸福快樂的秘訣是學會放棄。
當您放棄的時候,您獲得的是整個世界;完全敞開的生命是完全不帶侵略的生命;完全不帶侵略的生命需要沒有國家沒有地盤沒有組織沒有團體;沒家庭沒有財產沒有妻子兒女和丈夫,所以也沒有任何紛爭和貪婪占有嗔恨。
沒有甚麼比放棄更難的事情,因為他是我們人類所不喜好的,我們喜歡占有和控制來獲得外在的尊嚴和安全感;沒有甚麼比放棄更容易的事情,因為占有控制是生滅法,不屬於我們自性,占有和控制帶來的物化變異的人格,侮辱了生命的美麗、純潔、善良、慷慨、慈悲和智慧的本質,我們本能的會放棄這些「毒品」,即使已經上癮到危及生命,我們也能有機會聽聞佛法,積極的去「戒毒」,給生命一條出路。
是佛陀教導的真理,放棄那些讓我們失敗和失去的占有控制嫉妒和陰謀,我們才有可能是贏家,戰勝自己就是贏得世界,放棄自己才能擁有整體。
佛性是從人性裡來的;人性有真善美和假醜惡;佛性是從人性的另一面生長出來的白蓮花;北宋湖南道縣人著名詩人周敦頤作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人是有可能超越他的自然屬性的。」(昂山素姬)
妙覺慈智作於廣州
201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