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歲月:一個警察的獨白《見證王立軍》(21)

人氣 4

【大紀元2012年07月13日訊】[陳有西律師按語] 此文我前一晚上傳後,轉天中午點擊即達5萬餘人次。但是晚7時網友告文章突然被刪。查詢了網管,告是有關部門的要求。此文內容並無政治問題,只是說明了重慶特定時期的一種真相,人民有權利知道真相。全國轉發轉貼和下載保存的人已經很多,刪也已經沒有用。現將此文重新上傳。這個版本是許丹編輯過的,比我的原本更清晰。為保護她的網鏈接就不給出了。各位網友對此文可以保存一下。如果再被刪,我第三次就不上傳了。

[陳有西原按] 這篇13萬多言的回憶實錄,是重慶一位中層警察寫的。文章題目是我另幫助起的。我已經經過核實。他是重慶黑打內幕的見證者和記錄者。稿子是通過上海名記者楊海鵬轉我的。據說複印本在重慶警察內部早就流傳,有的人看後抱頭痛哭。我一直說,體制內不缺明白人。五毛一直質問我依據何在。年初我去重慶,蒙冤警察家屬向我哭訴時,我不客氣地質問她們,為甚麼要把希望寄托到我們幾個律師身上?你們自己為甚麼不揭露?你們的揭露比我們來說,更有說服力!沒有神仙皇帝,只有你們自己救自己!現在,一個警察發聲了。我期望麼寧、付鳴劍們也站出來說話。他們的故事會比警察故事更精彩。

(接上文)

三十五、禁令當禁

如今,禁令可謂滿天飛,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都熱衷於發佈禁令,而發佈者卻從不考慮禁令適不適合,起不起作用,張口就下令,提筆就制定,使本來很嚴肅的一件事成了大眾笑料。使其不但污染了環境,而且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政府形象。這種極不負責任的、隨意發佈禁令的行為應當休矣!

目前,一些禁令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把禁令凌駕於法律之上。甚麼是禁令?禁令是在國家法律法令之下的、一個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的一部份,純屬於鄉規民約範疇,是某個部門的單個行為,不具備普遍性、法令性。反之,你那禁令就是違法的。然而,現在許多禁令不但與國家法律法令相牴觸,有的甚至把國家法律法令置之腦後,讓禁令一統天下,國家法律法令可以不遵守,必須遵守其禁令,國家法律法令允許的,它卻強令禁止、杜絕,似乎禁令比國家法律法令還權威,還重要。其實,這是貌視法律法令,以我為中心,以我為老大的自由主義思想的惡性膨脹。

二是草率、輕浮頒布禁令。頒布禁令之目的,是為了大多數群眾的利益,是需要人們去遵守、去執行的,不是一句口頭禪,也非信口開河,更不是某位領導人頭腦發熱後的夢囈。發佈禁令,必須慎之又慎,科學嚴謹。不能想當然,更不能以個別領導的好惡為標準而制定禁令。還有就是朝令夕改,使群眾無所適從。今天這樣說,明天那樣幹,一個領導一個樣,一屆班子一個招,都想顯示自己的權威,結果不但降低了自己的威信,還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三是禁令性質錯位。禁令中的一字一句,都應該彰顯一個單位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文化道德素養。如湖北的「嚴禁教師強姦女學生」、貴州的「不准搶劫警車」、重慶的「嚴禁人貨混裝」等禁令,不但缺少文化品味,而且邏輯混淆、觀點模糊、導向失准,更嚴重的是連性質都搞錯了。如:「嚴禁教師強姦女學生」,那麼,其他人就可以「強姦女學生」嗎?並且,強姦不是嚴禁的問題,而是必須繩之以法的問題,你一條禁令就能禁止「教師強姦女學生」,那不是天方夜譚嗎?

四是禁令嚴重脫離實際。禁令,是對法律法令的補充,是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法令,它對具體工作有非常強的約束性、指導性和針對性,因此,禁令必須緊密結合實際。如某村為了控制人口增長,作出了「本村女青年只准外嫁,不能娶婿」的規定就嚴重脫離實際,且違法。這種禁令難道能使其大行其道嗎?

三十六、關於忙的解讀

據國際勞動組織調查,全世界有六億人每週加班超過個小時。國內某政府機關二00九年每月人均加班二百多小時。據香港渣打銀行報告,中國人的生活節奏快,過一年相當於美國人的四年,即中國人一年干了美國人四年的活。還有人在網上撰文說,當今中國有的行業,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即沒有星期天,不分日夜連軸轉。起得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還晚,吃得比豬還差,幹得比起驢還多。把女人當男人使,把男人當畜生用,忙,幾乎成了他們生活的全部。百分之七十八的人忙起了疾病,百分之十一的人忙完了夫妻感情,百分之八十的中年人產生了退休想法,百分之九十八的年輕人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

那麼,他們一天到底在忙些甚麼呢?

有相當一部份生活在底層的人,他們在為生活而奔忙,如果不忙,就保證不了最低生活水平。這種忙是生活所迫,是不得已而為之。有的企業老總,為求企業生存發展和利益最大化,需要夜以繼日地運籌帷幄。如果不忙,就會在無情的商城中敗下陣去。這種忙值得,有想頭,因為一分汗水換來了一分收成,苦盡甘來,忙中有樂。還有的科學家、作家等,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科研、創作任務,不得不挑燈夜戰,履行承諾。這種忙不但有價值,而且忙出了精彩人生。當然還有人民公僕,為了人民幸福,為了事業興旺,他們日理萬機,嘔心瀝血,忙了我一人,幸福千萬家。這種忙無可厚非,值得頌揚。

辭書上對忙的解釋有兩層意思,一是事情多,不得空;二是急迫不停地加班加點。以上之忙就屬於這種情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些單位,相當一些人的忙卻令人不敢苟同。

有的領導頭腦一發熱,腦瓜一拍,就是指示,就是決策。下面不得不傳達部署,貫徹執行,大家忙得腳不沾地,頭不挨枕。結果忙乎了半天,既無科學價值,又無實際意義,累了工作人員,耗了國家錢財,欺了人民群眾。類似勞命傷財的忙亂現象在當今的許多黨政部門可謂屢見不鮮。可他們從來不問效果,還時常把某單位如何繁忙用來教育、鞭策本單位職工。

當上級有文件下來後,有的單位不加研究,不加思考就連夜趕計劃,馬上發通知的通知,從會議到會議,從文件到文件,工作從頭至尾都在搞應付,做遊戲,演鬧劇,從來不結合實際,不講時間觀念和成本效益,直到結束都沒幹一件實事,只有一堆冠冕堂皇的文件和空洞無物的標語口號。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可怕,一種是不折不扣遵守規則的人,另一種是從來不按規則辦事的人。然而,就是這種可怕之人卻在我們的黨政機關、核心部門大行其道,比比皆是,甚至不少單位還把這種人樹為楷模,號召群眾效仿之。

還有就是工作無序,製造忙亂。這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會科學安排,人浮於事,有的人一天閒得洗煤球,有的人卻忙得昏天暗日。很多事本來一天就可以幹完,硬要拖上三五天,無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另一種情況是不顧下屬具體情況,不講人性,任意添加任務,隨便延長勞動時間,隨便佔有職工享有的正常休息權利,打消耗戰,疲勞戰,人海戰,其結果既影響了積極性,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忙」,已經成為一種生活常態。但是,不同的「忙」,其結果卻大相逕庭。會忙之人,常常頭腦清醒,目標明確,方法得當,事情忙到甚麼程度、忙出甚麼效果常常心中有數,能分清輕重緩急,把握快慢節奏,順勢而為,勞逸結合,忙而不亂,忙而有序,忙而有效。那些不會忙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整日忙忙碌碌,實際沒忙到點子上,儘管忙得身心疲憊,卻收效甚微,這種忙叫瞎忙,叫添亂。

工作中還有另外三種忙。一是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浮躁與空虛,藉口「忙」,從而證明自己有「事」可做。第二種是庸碌無為地「忙」,忙於庸俗無益之事,如賭博喝酒等,忙著打發時光,耗費生命。第三種忙是忙著違法亂紀、假公濟私。凡此種種,皆不可取也。

古人說,將帥無能,忙壞三軍。縱觀當今的忙亂現象,大多是由無能之輩製造的,「有能者是從來不忙的」。所以,只要有無能之輩存在一天,人們就輕鬆不了,就得繼續吞嚥忙亂的苦果。好在中國人多,耗得起;好在不是企業,否則喝西北風去吧!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上海復旦大學青年教師,海歸,博士,兩歲多孩子的母親,乳腺瘤晚期患者於娟,與癌症勇敢抗爭一年多,終於二0一一年四月十九日凌晨走完了短短三十二年的人生旅程。她在生前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年近八旬,仍然鶴髮童顏、精力充沛的台灣十大名嘴之一、《易經》專家曾仕強說: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忙,很少動腦筋,這種太忙碌的人,是沒有甚麼創造力的,只有那些每做完一件事都會自省之人才會有很強的創造力。而如今我門已經忙得沒有「自省」的時間了,所以就無所謂創造力了。一個沒有創造力的人還有未來嗎?

三十七、虛假之風當斬

大凡經歷過「大躍進」年代的人,恐怕都會把「大躍進」視為浮誇風、弄虛作假的代名詞。在那個年代裡,從國家到群眾,可謂是吃盡了浮誇風和弄虛作假的苦頭,一提到浮誇風和弄虛作假,人們就會不寒而慄、心驚肉跳,甚至怨恨、譴責。可令人遺憾的是,幾年之後,浮誇風和弄虛作假又死灰復燃。目前的浮誇風不僅在農村有、城市有,而且滲透進了我們一些政府部門和公安機關。一些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應對檢查考核,大玩「數字遊戲」、大演「太極功夫」、炮製「虛假事實」、編織「真實謊言」、捏造「繁榮假象」。既嚴重背離了統計法則,損害了法規尊嚴;又助長了官僚主義、敗壞了社會風氣、破壞了優良傳統、削弱了政府權威、影響了黨的形象、隔離了警民關係。弄虛作假有百害而無一利,此風絕不可長,必須狠剎、嚴懲。否則,「大躍進」、「文革」的悲劇就會重演,我們的事業必然遭受重大損失。

一、弄虛作假,教訓深刻

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中,農業戰線上有人喊出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虛無縹緲的政治口號。報紙上報導昨天畝產八百公斤,今天就上升到畝產一千五百公斤。河南某公社小麥畝產三千七百公斤,郫縣某公社水稻畝產二萬公斤……農業生產戰線上出現了空喊口號、比武打擂的高潮。於是,作為西南地區第一所獨立的、多學科性的高等農業院校的西南農學院,也不甘落後,緊跟形勢,喊出了要放一顆晚稻畝產五萬公斤的「大衛星」上天的口號,並緊鑼密鼓地付諸實施。他們先在北(碚)歇(馬場)公路邊劃定一塊一點一畝的土地,深根一點一尺,施了麥樁、青草、玉米桿高溫速成的優質堆肥和未經摻水的人糞尿、顆粒肥、磷礦粉、硫酸銅等共達八萬多公斤。為防傾倒,在衛星田里栽木樁、捆木棒、扎竹竿、搭棚架。田禾高度密植,互相擠壓遮掩,為了解決光照問題,棚頂安了十個三百瓦的大燈泡日夜不滅。為了通風,用鐵絲拉起來分廂分格。無奈密度太大,擁擠緊貼嚴重,又在田坎上安起電風扇吹風的同時,把蒲扇捆成排,每天由學生扯動蒲扇吹風,土洋結合,以求通風透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不算,還花費人民幣一萬多元。如此精心呵護的結果是甚麼呢?不是畝產五萬公斤,而是顆粒無收,成為笑柄!按當時的市價,五十公斤稻穀六元一毛錢,五十公斤大米八元七毛錢計,一萬元人民幣可購買稻穀八萬三千五百公斤,可買大米五萬七千五百公斤。難怪有人說,這是「吃人飯,辦鬼事」。由於全國性的瞎胡鬧,再加上刮「共產風」、「大煉鋼鐵」,三年趕英(國)、五年超美(國)等不切實際的折騰,使全國數千萬人因缺吃而得了浮腫病,數百萬人因此而命喪黃泉。可是,如此慘痛的教訓我們並沒有吸取,如此沉重的悲劇並沒有結束。五年之後的一九六三年,我們又在黨內虛構了一個已經在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企圖篡黨奪權的官僚資產階級。於是在「四清」的基礎上,一九六六年八月又接踵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以打倒走資派為核心的文化大革命。那時,「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成了時代的主旋律,成了最革命的政治口號。為此,農民不種地,工人不做工,學生不讀書,整天四處抓走資派,八方開批鬥會,結果「走資派」倒了,經濟也垮了,使中國經濟至少倒退三十年!同時,弄虛作假之風仍在一些地方勁吹。如一企業,上半年上報實現產值三千五百萬元,實現利潤三百二十萬元。可上級審計部門一審計,就是砸鍋賣鐵,產值也湊不足二千五百萬元,利潤湊不足一百萬元。另一家公司,上半年上報國內純銷售五百八十萬元,實現利潤三十二萬元。經核查,實際上純銷售數不足一百萬元不說,利潤分文也沒有,還倒掛了十八萬五千元。真是聽之令人啼笑皆非。這些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惟有牢記歷史,才會使歷史的悲劇不在重演。

二、弄虛作假,根源何在

說假話,幹假事,做假人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七種。一是「好」出來的。有些人好大喜功,看到基層虛報的高效益、高打擊數、高收繳數、高出勤率便眉開眼笑,給他們又是戴「帽子」、又是加「凳子」、又是壯「膽子」、又是給「面子」。如此以數字論英雄的「浮誇」、「虛假」導向,自然會衍生出一批「牛皮」幹部、「數據幹部」、「抬轎」幹部,他們以吹牛為「業」,以弄虛為「榮」,以障眼為「技」,大干欺上瞞下之能事。二是「保」出來的。不少人明知下面報的是假數字,搞的是假業績,卻採取睜隻眼、閉隻眼的態度,因為他們希望的就是拿這些浮誇、虛假的數字和虛報的材料去上貢、裝點門面,或糊弄群眾。三是「逼」出來的。有的對基層缺乏深入瞭解,制定的任務指標往往過高、過多,不是天文數字,就是龐雜無邊。基層為了「實現」這些不合實際的目標,又是立「軍令狀」,又是簽「責任書」,只有逼著向上「浮動」,硬著頭皮「瞎編」「胡皺」「亂劈材」。四是「錯」出來的。有些人簡單地用「數字等於業績」的公式來評價基層工作,結果出現了隱瞞浮誇、弄虛作假者受重用,實事求是者被指責批評、被靠邊冷落的不正常現象。於是有些基層單位怕數字報低了當「副班長」、挨批評,波及自己陞官晉級,影響單位光輝形象,就採取了弄虛作假的辦法來矇蔽、欺騙上級。撈「政績」、爭「機會」、保「晉陞」而不顧實際,憑空吹虛。你要立案數麼?不管是不是案,馬上給你湊一堆;你要打擊數麼?要多少給多少,反正「吹而優則仕」、「不吹白不吹,吹了不白吹」。五是「懶」出來的。目前,隨著物資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辦公條件的改善,人們養尊處優、貪圖享受的思想日漸抬頭;敬業精神、吃苦耐勞傳統大打折扣;迎著困難上的勇氣和信心慢慢喪失。一些人不是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學習、工作和為人民干實事上,而是「功夫在詩外」,熱衷於廣播有聲、電視有影、報子有文。到頭來總結工作沒成績,只好在統計數字上做「遊戲」,在虛報浮誇上做「文章」,在領導好惡上編「故事」。為保報表「充實」、數據「滿意」,進而採取「技巧」花在統計上,「文章」做到報表上,工作擺在「案頭」上,匯報放在「吃喝」上,精力耗在「勾兌」上等,以虛對虛、矇混過關的作法,不少人還真在這上面「混」出了點「名堂」。六是「空」出來的。國家雖然早在1996年就頒布了《統計法》。繼後,為了貫徹執行此法,各地又出台了一系列《暫行辦法》。但是,由於審計部門人手不足,上報數字不能及時核實;法律不配套;處罰不及時和處罰過輕等原因,使一些膽大妄為者鑽了空子,使一些人理直氣壯說假話,認認真真幹假事,光明正大騙好處。七是「比」出來的。一些單位搞浮誇,上面並非不知道,而是看見別的單位也在搞,並得了好處,於是就默認了,放行了,甚至「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有過之而不及,促使弄虛作假之風愈演愈烈。

三、弄虛作假,危害無窮

有群眾曾形象地說:「浮誇開張,天下遭殃」。短短8個字,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浮誇風和弄虛作假的極端危害性。首先,它違背了黨中央的指示。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黨中央反覆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一再告誡廣大黨員幹部,要「說老實活,干老實事,做老實人,絕不能弄虛作假」。而我們有些人則背道而馳,把上級指示貼在牆上,政治口號掛在嘴上,弄虛作假干在手上,這不僅在思想上沒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動上也是一種嚴重的腐敗行為。其次,它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後患。大家也許記憶猶新,「大躍進」時搞浮誇,人民群眾忍饑挨餓,落了個「浮腫病」遍天下的可悲局面。「文革」中此風一長,國民經濟又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步入瀕臨崩潰的邊緣。如今,浮誇風、弄虛作假又在一些部門抬頭,有的隱瞞不報,有的冒進虛報,有的完全假報。如果任其蔓延下去,我們可以斷言,無論是國家、集體,還是個人,必將招來「圖虛名,得實禍,大家遭殃」的厄運。再則,它嚴重地損害了黨群關係。弄虛作假,使領導幹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一些私慾膨脹者趁機以權謀私。熱衷於搞浮誇和弄虛作假的人,或者志大才疏、或者沒有實績、或者陽奉陰違,如果按這些人提供的情況去明辨是非,肯定不是脫離實際,就是黑白顛倒。其結果是降低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群眾的根本利益,久而久之,人民群眾就會對黨和政府失去信賴感和依屬感,黨和政府的凝聚力、影響力和執政能力必然降低。這怎能不引起大家對弄虛作假的反感、唾棄和深惡痛絕?此外,它直接干擾了科學決策。從地方到中央,發展經濟總是需要制定近、中、遠期規劃的,如果上報的數字摻進了水分,使「數字陞官」、「官升數字」惡性循環,無疑會使所制定的計劃失去嚴肅性、科學性,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就公安工作來說,也莫過如此。如果虛報社情民況,提供案偵假情報、假數據,就會使上級判斷失誤,決策失准;執行者認識失真,處理失向,結果失效,從而造成人力物力極大浪費的同時,還會給群眾心靈造成陰影,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沒有了群眾的信任,就沒有了群眾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在破案中,就得不到真實的線索,案件就不能及時偵破,其後果不堪設想。

(待續)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重慶歲月:一個警察的獨白《見證王立軍》(6)
重慶歲月:一個警察的獨白《見證王立軍》(7)
重慶歲月:一個警察的獨白《見證王立軍》(8)
重慶歲月:一個警察的獨白《見證王立軍》(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