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綜合報導)九倉早前與政府達成協議,以79億元補地價續租海運大廈連碼頭21年,總樓面面積可增加四成至逾92萬平方呎,平均每月呎價僅35元,有議員質疑租金過低,「明益」九倉,有官商勾結之嫌。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日稱,九倉獲換地方式續租海運大廈屬正常安排,現任及候任特首辦從沒參與。
爭議超過10年的海運大廈續租問題,日前終有定案。九倉以79億元補地價續租21年,總樓面面積則較現時「發水」四成至逾92萬平方呎;換地後的可建樓面面積,近四成用作郵輪碼頭設施,六成用作商業用途。若不計算日後的建築成本,每月平均呎價僅35元,較整體海港城呎租平均264元相差逾6倍。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日表示,政府早前拒絕發展商續期50年,是考慮到郵輪碼頭隨國際形勢改變,政府為保持彈性,故拒絕要求但願意以換地續租21年。
對於有議員質疑租金過低,她回應稱,承批人在地契期內提出修訂地契或換地,是慣常做法,地政總署估價師是以十足市價進行評估;又說,現任特首及候任特首以至她本人都無參與,完全由地政總署按估值決定。
她又補充,今次合約涉及可建最高樓面面積8.5萬多平方米,商業面積佔近六成,承批人可興建一座4層高、用作改善海關及入境大堂等設施的非商業用途樓宇。她強調,今次換地,除了令政府取得收入,亦令郵輪碼頭可繼續運作。
據報道,海運大廈位處名店林立的廣東道,據日前公佈,以現時海運大廈約65萬方呎樓面計,呎租48元,大幅低於去年初九倉曾公佈、海港城整體(包括海運大廈)商戶呎租200至600元的水平。而九倉全資擁有的海港城佔了廣東道零售面積75%,佔香港整體去年零售業銷售總額的6.7%,去年為集團帶來36億元商場租金收入。海運大廈佔海港城的零售面積34%,海運大廈去年除稅後利潤有5.87億元。
而早於2010年,地政總署便已批准海運大廈的擴建圖則,可增建4層,合共增加9.42萬方呎樓面;日前公佈的新租約更加碼,樓面面積上限增加至92.2萬方呎,較現時65.8萬方呎增加26萬方呎,即大增42%。
今次續租,九倉除一次過支付79億元,同時要每年繳付相等於地段應課差餉租值3%的地租,據九倉估計,該地段由今年4月至明年3月的應課差餉租值約為4.91億元,即全年要繳差餉約1,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