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高考危機:優質生「暴走」留洋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0日訊】中國教育研究機構日前發佈的《2012年高招報告》顯示,近4年來,全國高考人數下降了140萬人,出現了放棄報名、放棄填報志願和放棄錄取報到現象。數據顯示,2008年考生達創記錄的1,050萬人,逐年遞減至今年的900萬。優秀生源被海外「掐尖」,「不考族」出現並呈現擴大趨勢。「不考族」引發大陸民眾對高考制度的批評。

高考前悠然的「不考族」

據《廣州日報》報導,高考前夜,已拿到康奈爾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上海應屆生徐博仁拿著IPAD躺在床上悠閒的閱讀英語小說。6月7日一早,徐博仁便趕到位於上海市中心的延安中學考場門口,等待寒窗三年的高中同學。在學校門口,和徐博仁一樣的同齡人不在少數,他們或被國內名校保送,或被國外大學錄取。

徐博仁透露出一絲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他對記者說:「當進入高中的第一刻,我就抱定了必須走出去的信念。我不希望人生最黃金的四年在迷茫和蹉跎中度過。」

優質生被海外「掐尖」

微博流傳,上海有兩所「神一樣」的高中:上外附中和復旦附中。「大批學生在高考前已被國外大學錄取」、「有些班級考前只剩下幾個人還在上課。」上外附中今年219名即將畢業的學生中,有80多名學生已獲得國外高校的錄取通知書,80多人被保送,只剩下不到40人參加高考。復旦附中本屆畢業生400人,高考前確定出國的有103人,占26%,另有162人被保送,各高校預錄取135人。

上海幾所傳統意義上的名牌高中,應屆高三畢業班學生幾乎都有高考一本分數線以上的實力,近半數在高考前已明確了出國方向。上海市重點中學資深高三班主任錢斌說,高考的吸引力不斷減弱,越來越多的考生不把高考當做升學的唯一通道。

上師大附屬劍橋國際學院從學生高一入學就往洋高考方向培養。高三年級共200人,12人同時被牛津大學錄取,創下牛津大學有史以來在中國同一所學校同一屆學生中錄取人數新記錄。在已有的4屆畢業生中,100%被國外正規大學錄取,其中有81名畢業生被世界排名前10位的頂尖高校錄取,255名畢業生被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錄取。

有些已經被國內名校提前錄取的尖子生,一旦收到國外大學的offer,就會放棄國內錄取。另有消息說,武漢一所重點中學一個年級有近40人拿到美國高校的錄取通知,集體放棄高考。

專業從事高中生出國培訓的業內人士孫敬濤表示,他們公司近幾年製作了分析選擇出國高中生的曲線,前幾年都比較平穩,直到2007年,人數突然呈現井噴式增長。

復旦附中副校長吳堅表示,高三學生選擇去讀洋大學原來僅是個別學生。近幾年,參加洋高考、去國外讀本科漸成風氣,「這種現象在一些優質高中尤為突出」。

「不考族」引發對大陸高考制度的批評

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坦承,國外大學「掐尖」成功,國內高校優秀生源隱性流失,「折射出中國整個教育體系的危機。」

已拿到美國萊斯大學錄取通知書韓佳穎表示,「國外不需要重複做題、經常為考試犯愁和死記硬背。外教如同朋友一樣,讓我們自己發現問題。」「國外高校更看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辨性以及個人的愛好和特長,特別是高中有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韓佳穎說:「國內是中小學該玩的時候不玩,大學真正該努力的時候卻開始放鬆,整個都顛倒了。」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領域教授吳遵民表示,高考過分強調分數對學生的評價,導致中小學校將分數視為「最高指標」,有些還與教工的獎懲掛鉤,「孩子從小缺失人格教育,不懂如何培養獨立的思想。分數,耗盡了學生所有的精力。」

教育專家熊丙奇預測,只要中國高校的辦學質量沒有切實提高,教育制度沒有真正改革,中學生放棄高考、選擇留洋的群體只可能越來越龐大。「逐年遞增的出國人數背後,折射出學生和家長對國內現行教育體制和大學教學的無奈、失望和不信任,」「越來越多的孩子放棄高考,對中國的教育究竟意味著甚麼?政府部門該深思。」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83 歲「高考狂人」  12次參加高考
北京女孩放棄高考 被8所美國名校錄取
大陸高考生遲到2分鐘被拒考 母跪求無果
姚文:這個母親是後媽還是腦子有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