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03日訊】幾天之前寫的了,當時一時氣憤寫下的東西黃小河不讓傳,說萬一再出事怎麼辦?今天看了早報的圖片,確實又被氣到了沒辦法,我就是這種沉不住氣的人這脾氣……要不得,但還是要說。只是小市民的抱怨……對於最近刷屏種樹的事,給大家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我大二的時候,學校舉辦自編操比賽,我被拉去跳操。跳的真心差,卻還進了決賽。我在自己的人人主頁上發了一個狀態「真懷疑新傳的自編操送禮了」然後被幾個**(此處形容詞大家自行填補)的學生會的女生拿著手機去給老師看,於是我們輔導員黨副找我談話,讓我刪掉狀態,說要給我處分。這讓學傳媒的我第一次體會到那些報紙網站面對的官方的壓迫。
我要說的不是這個。
中午,我給老爸打電話,問他青島人不反對種樹麼?老爸第一句話問的是「你在哪的網站看的」?他說青島地的網站報紙沒有一篇一條負面報導和評論。我說但是我看的地方網友都罵翻天了。我又問在公交系統工作的老爸,知不知道青島要設自行車道,老爸也說不知道。好吧,那他也不知道啤酒城要新建嘍?
在外上學,很多人說青島人好傲氣。而真正瞭解的人才知道,這是青島人對青島這座小城的城市認同感。我們喜歡我們的海邊小城。這不是傲氣。我們的城市比不上北京上海的現代化快節奏,比不上古城西安的濃厚底蘊,比不上雲南西藏的旅遊境地,所以,我們沒有甚麼好驕傲的。我們只是喜歡青島冬暖夏涼的氣候,還有舒服的海風,只是喜歡這個小城的建築,充滿異國風情,只是喜歡這個小城帶點現代化但又不是快餐化的生活,只是喜歡這個小城永遠的全國無償鮮血排名第一和央視感動中國的「微塵」——全部的青島愛心市民。
我要說的也不是這個。我要說的是有時候我多麼希望青島就是這麼一個小漁村,大家沉寂在自己的幸福感裡,這樣就夠了,不要那些政客一個個的指手劃腳,毀掉幾百年來讓青島人引以為傲的青島。
先說種樹
青島市新換的市長張新起,走到哪都種樹,一路種著樹,一路爬到了青島市長的位子,但是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罵聲。很多外地人不理解,覺得種樹是好事,為甚麼要罵。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風格。不是全國每個城市都是一樣的。青島是個海邊的小城,以前被日本、德國侵佔過。特別是在德國管理的時候,留下了很多。比如被青島人津津樂道的下水管道用了百年依然比很多城市新修的要出色。比如異國風情的建築,這是青島最大的特色。這裡是我們出生生長的地方,我們有自己的冬青,有異域特色的法國梧桐,青島,不缺樹。但這不是新市長所要的,他要得是高厚綠,他要得是能瞬間體現他政績的東西。他要得是青島在最短時間內變成森林城市。於是,在青島的海邊,平坦的廣場上,挖了一個一個緊挨著的坑,移植1,800一棵的成品樹,不是小樹苗哦親,要馬上能讓青島變成森林的成品樹。我只知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你還說不是為了政績?沿海一線種樹?樹長大了怎麼看海景?現在每次坐在公交車上向右轉頭就能看到美麗的大海,以後坐在公交車上,前後左右的轉頭都是樹。奶奶家門口的瑞昌路,本來政府說要拓寬道路,現在呢?卻改成了種樹,造景觀大道。前者是真正的造福百姓,後者只是給別人看政績的,青島不缺景觀,就是造景觀,四方怎麼造也造不出市南的景觀,只希望政府做點實事,拓寬道路,讓交通好一點,讓道路好一點,但是這些全都改成了種樹。就連橋下也種樹。真要種?去李滄,去四方別折騰海邊了。
40億,(昨天官方說只有16億)可以改善多少低保戶的生活,40億,可以建多少公共設施?40億,全部用來種樹。沒有聽證會,沒有徵求意見。也不管不顧市民的反對,只知道屏蔽、封口。順便說一句,據說工程車是濰坊的,我們的新市長上一個就職地就是濰坊。
啤酒城改造
90年我出生,90年第一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基本上每年都去,高中斷了三年,大學接著去。有時候還能碰到開幕式那天正好是我生日的時候。辦了21屆了。有無數人的回憶,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
新市長來了,要拆了啤酒城重建。建甚麼?建高樓最高16層。然後在裡面開啤酒節。
你知道青島人怎麼喝啤酒麼?你知道青島的啤酒文化麼?我們現在的啤酒城,無數個大棚,沒記錯的話最高的室內也才兩層,但是面積很大很大。青島人的啤酒文化是一走進大棚,一樣望去全是光著膀子喝酒的老少爺們,密密麻麻的人。中間有個大舞台,誰想上去唱歌誰去,唱的再差底下也有鼓掌叫好的。請你告訴我,建那麼高的大樓幹嘛?還有現在的感覺麼?
新市長,你能稍稍尊重下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習俗麼?能稍稍尊重下青島人的感覺麼?也可能,你從來沒有想過來瞭解這個城市和這個城市的市民。只是整天想著你的政績和能拿多少錢。
設自行車道
在外地上大學,周圍好多同學以前上學時候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車,我有點吃驚。他們知道青島學生大部份不會騎自行車,更沒有人騎自行車上學更吃驚。
新市長來了,要建自行車道。我校內轉發的狀態是「讓他來重慶當市長」吧。和山城類似,青島是丘陵地區,人民路的大上坡,讓我騎自行車騎上去,我寧肯打出租過那幾十米。從我記事起就沒有多少人騎自行車了的青島因為新市長的突發奇想就要建自行車道。本來不寬的道路會更窄,公交司機會更罵爹。還是那句話,每個城市的情況不同,您能不想一出是一出嗎?
我沒了剛才的調侃,我突然覺得悲哀和恐慌,這是我出生生長的城市,我看著他被踐踏,被毀滅,我生氣,我呼喊,無數人生氣,無數人呼喊。都是徒勞,其實,我們甚麼都做不了。我以前覺得政治離我很遙遠,我以前覺得那些東西跟我的生活沒有任何關係,直到今天我的家鄉正在被毀滅。我只能眼睜睜看著。
高二高三的時候,我媽問我要不要出國,我說,不用啊,出去幹嘛,這不是挺好的嘛,而且我得朋友都在這裡。大二大三的時候,朋友一個個出國,關係好的更是全部出去,還是剩了我一個人在。小二從台灣回來以後對我說,大陸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只有出去看過了才知道甚麼叫生活。我當時不理解,但是就這麼幾天,我就理解了。連自己的城市都保護不了。叫TMD甚麼生活?
中國的官員陞遷只看表面的政績,從來不考慮民意,也正是這樣,官員從來不在乎民意,只要他有自己的政績,只要領導看到表面的這些東西,你市民吼破天,關他甚麼事。這裡只是他政治生涯的其中一站,只是他的墊腳石。然而,在這裡生活一輩子的,是這個城市的主人——這個城市最有發言權也是最沒有發言權的市民。
在重慶待的這些年一直到前幾天都是一個人在管理,不管中央怎麼看,或者他到底犯下了哪些罪行,但是老百姓就是喜歡他。他就是有給老百姓做實事。對於老百姓來說,這就夠了。如今,他走了,老百姓念的都是好。重慶的治安也確實好了,發展也確實快了,這就夠了。
夜深了,文筆太差,語言匱乏,只能大概的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順便發洩一下這些日子的鬱悶。青島人,就算沒全表達好,大概看一下也會有同感,外地的,可能體會不到這種無奈吧,但是,不管怎麼說希望你的城市不要有這種經歷,我也不希望你有這種心情。
這幾天,人人,新浪微博到處都是圖片,青島被毀的滿目瘡痍,土生土長的青島人才知道甚麼是心痛,那些為了來青島撈政績撈錢的政客根本不知道甚麼是心痛。
這幾天,心情總是不好,不知道自己可以為這件事做點甚麼,除了在網絡上抗議以外。
這幾天,也是我第一次想離開這個國家,去體會真正的生活。
穆小小
2012.4.1 10:28於重慶
轉載一個九零後寫的關於張新起種樹的一篇文章
《看來九零後還是有希望》
這篇文章,我不會寫半個髒字。因為兩個月來我說的話太不和諧了。也不會用甚麼激進的言語去攻擊甚麼,更不會召喚毛爺爺來替天行道。只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九零後的聲音,想法,看法。最開始知道新市長把高中外遷,青島一大特色就是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走讀,非常方便。但以後學生要來回三四個小時的車程上下學,大部份會開始住校,每個家庭又多了一比不小的開銷。後來覺得學校在市區空間太小,發展不開,還有一些在台東和商業街附近。zf一定認為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會有影響。果斷遷走。一切為了教育和升學率。我們沒話說。如果真的為了青島的學生和教育著想,就把全國居高不下的錄取線打個折。都會好過很多。高中外遷會引發學校封閉式教學,這樣少了一些令領導頭疼的事故,就算出事故環境封閉,家長又會從中得知多少真相?另外也會出現比之前還要多還要雜亂匪夷所思的各種收費。一切為了孩子和教育,你們多出點錢為了學生的將來能怎樣?
之後是匯泉掀草坪引發一系列的輿論質疑,青島當地一星半點的不和諧都沒有,早報晚報一片形勢喜人形勢逼人。我家人甚至都不知道這件事。在網上已經吵翻天,一覺醒來就是不斷的刷屏刷屏。我在看的時候很費解的去想,這都是咋想的?青島人憤怒,更大的原因是感受到了輕視和不公。這麼一大片草坪以為是種的圖個好看嗎?說毀就給毀了。既然來這裡是不是應該多少做一下民意調查,或者瞭解一些青島的情況。就這麼不宣不報的開始挖了。建立奧帆中心,跨海大橋早幾個月開始見報,也許會辯解,那麼大的工程能和區區掀個草坪相比嗎?那好吧。那麼大的工程沒有引起輿論質疑不滿,就是區區的掀個草坪做能到讓廣大青島人民憤慨,那到底算誰的事?有些外地人看熱鬧覺得青島真是小題大做,無事生非,新市長在做貢獻被批評的一文不值。不就是掀個草坪嗎至於嗎?先不說毀了草坪是種樹還是種草。起碼連前期工作都沒做,這片草坪帶給青島人民的是回憶,成長。最重要的是,不尊重。鐵打的城市流水的官。你即使不做民意調查在報紙上豆腐大小的地方提前公告一下也好。有人不能理解。就好比你自家院裡一棵陪伴你成長多年,帶有無數回憶的槐樹,突然有一天被一批人連根拔了說要種上一排大蔥。你理解不?最可笑的是要全種上樹!晴天一個雷,外焦裡嫩巴扎黑!我邪惡的想一大片樹林是會提高多少犯罪率。青島從此又有一個固有名詞,樹震。網上謾罵不滿憤怒轉載兩天後,當地坐不住了。於是很高興的讓當地電視台報導,不是種樹是翻修草坪哦親。我們看到某甚麼局的小領導出面解釋,說草坪應該六年就換新。之後又開始報導說新草坪很柔軟……這招真漂亮。讓網民自己打自己嘴巴,讓外地人更加確信青島人是真的熱衷於空穴來風,譁眾取寵!讓我們自己都以為自己是不是真的閒的沒事做沒事找事。既然真的是翻修草坪這樣美化環境利於民眾的好事。提前說一下都讓你們覺得很羞澀嗎?還是你們習慣悄摸聲息的做事風格?草坪早該翻修往屆領導都視而不見,新任市長一來就有這樣的覺悟。而且默默無聞不圖回報。我們真的很慚愧。
之後,亮點來了。種樹!種樹是件好事,可這樹種的讓全青島人民都很鬱悶。插秧呢還是擋沙塵暴?難道深謀遠慮的大密度種樹是為了未來哪天青島地震引發海嘯,這些樹會挽救青島於危難之際。好傻好天真。種樹種到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這也是件很難辦到的事。種在人行道上。我們走在馬路上,車開到樹上,猴子在人行道上蹦躂。不管是五十億還是四十一億還是晚報說的十六億。你把森林公園遷了花十幾億創所謂的森林城市。燒包啊!到時候雞的屁是上去了。你拍拍屁股走了。不管樹的死活了。猴子和你玩命了。這是用一座好好的海濱城市當實驗為所欲為!肆意踐踏!這是挑戰甚至無視這個城市人民的底線!青島人很有性格。青島人愛著青島。因為青島是個有血性的城市!說到自行車。放在別的城市是件好事,油價居高不下。會成為很好的代步工具!但是你要在在青島建自行車道。你這個二貨是咋想的?外地人奇怪為甚麼青島人大多不會騎自行車。但是青島卻是最早有自行車的城市,「腳踏車」一詞就是來源於青島。只是後來九十年代新任領導大量修路並限制自行車。大上坡大下坡。誰還會騎?我一直希望青島可以允許騎摩托車或者電動車。占路小停車方便。只要出台有關的交通法規就能限制不必要的事故發生。但是這些沒有汽車和房產能帶動雞的屁。不會允許的。騎自行車那就是上坡累得半死下坡飛一般的感覺拐彎連人帶車摔的爽死。
網上有太多質疑的聲音,也轉載了太多。以至於把自己搞的跟憤青一樣。為寫這篇文章我查了資料,並把早報那篇文章反覆去讀。發現現在的青島更像是一個被積極城市。被發展城市。因為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享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而不是省一級行政級別)。還是五個計劃單列城市之一。(出任這一行政區官員的品級為副省級)所以新任市長自認為可以獨斷專行。所以青島成為發展建設最合適的計劃城市。也就是只要是為了發展建設,我在這座城市做甚麼都不過分。
早報一文讓青島人民都笑了。看了二十幾年覺得跟自家一樣親切的報紙把青島諷刺的一文不值。緊接著有人呼喚聶磊和毛爺爺。你發表就發表把那標題搞得那麼肅穆幹甚麼。還是白底黑字。大老遠看我還以為哪又發生地震在舉國哀悼。這種感覺就像被自己人狠狠的從背後捅一刀。多可笑。當地報紙罵當地人。有人說那篇文章是李群講的不是早報。好吧。我覺得不管早報晚報只是個平台。上面讓怎麼發就要怎麼發。就好比那個永遠沒有大結局的頻道一樣。早報晚報不會自己吃飽了撐了為了拍馬屁主動發這些。李群是誰,青島紀委書記。那個新來的是青島紀委副書記。青島紀委書記發表的言論在青島當地報紙登出來標題旁邊寫著青島遠不如甚麼甚麼城市。我很想知道。中心思想是甚麼。不是我們想的那樣那是哪樣?最可笑的是標題還那麼大。字大底氣足嗎?那五四廣場上五月的風就是我們青島人想表達的話。要不要比比哪個比較大。下面是我對那篇文章的理解。藍字是文章原文。
(阻礙我們不「想」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會」解放思想的深層次根源,最基本的言論都不解放,談何思想解放,言論都無法自由。思想哪敢覺悟。主要是自滿自足青島每年都會獲得的榮譽和雙擁城市難道是抽獎得來的?遠的不說,光是2011年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和中國最長的海底隧道,地鐵三號線可以說明。自私自利這四個字幾乎抹殺了青島和青島人民所有的付出和犧牲!!感動中國的微塵是假的?抽的骨髓也是假的?物價快要趕超一線城市,工資不漲。高考錄取線和油價一樣居高不下!當初的青島是五個直轄市之一!為了拉動山東省經濟被強行劃分過去!結果就是出力不討好。處處受打壓排擠!我們抱怨了嗎?來了個新市長做了那些鳥事因為忍無可忍開始聲討。這就直接發報紙說我們自私自利!?自怨自棄、自說自話。這兩個詞是為了押韻還是充數的?世界聽得到青島的聲音。(以思想的大解放為青島的科學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有利位置。)關種樹甚麼事?(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加快建設宜居幸福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切實需要)關種樹甚麼事?切實嗎?切實嗎?!要優化空間佈局,推動全域統籌協調發展。學習借鑒南方城市在規劃建設、城鄉統籌、機構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青島作為一個一半是海,一半是啤酒,融合深厚的齊魯文化底蘊與現代西方文明所孕育出的獨特城市。這也是吸引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的重要因素!不是南方的城市。青島就是青島。
張新起強調,實現我市發展的目標任務,關鍵在於工作提速,在新一輪發展中加快步伐。學習借鑒四個城市的經驗,要以更高的效率抓落實抓推進。要以改革攻堅來提高效率,以通力合作來提高效率,以更高標準來提高效率,以領導幹部的率先垂范來提高效率,你來不及了時刻牢記肩負的重任,多做謀長遠、打基礎的事,為青島未來發展創造條件,做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政績。與實際情況不符,我也想過發展是有過程也許三年五年青島煥然一新,但是城市終歸是人民的青島,是接受新鮮事物與保留濃厚氣息並存的城市,青島的經濟來源旅遊業佔據不少成分單說這一點,即使發展起來青島是與一線城市可以相提並論,看這一系列先是一聲不響大規模改革,然後受不了輿論壓力讓媒體解圍,解圍後依舊該幹甚麼幹甚麼。然後再次受不了更大的輿論質疑,終於出面書面道歉。人家那麼大的官都屈尊致歉我們這些小人物還能說甚麼?最後讓早報發表一篇名為全心全意為發展建設,實為抨擊青島思想落後不思進取的文章來顯示之前所有的事是我們小家子氣不夠理智,突出他的深明大義能屈能伸明明是做事欠妥卻死不承認,前期都這樣拿甚麼保證讓我們消停來相信以後的發展?
只能說是借早報這個平台對公眾的一次施壓和「交代」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開脫。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04/1/47960.shtml
(責任編輯: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