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09日訊】近期,廣州日報一則《五十萬可獵北極熊》的報導引起轟動,媒體和公眾紛紛譴責這種狩獵活動。
大聯盟報導,2012年2月28日,廣州日報一則《五十萬可獵北極熊》的報導引起轟動。這則新聞源於國際社會的一種「戰利品狩獵」活動,該活動也稱「運動狩獵」或「遊戲狩獵」。據英國環保組織「反對殘忍體育項目聯盟」調查,戰利品狩獵幾百年前起源於非洲的白人殖民者,他們認為獵取野獸的頭顱或犄角的狩獵才是高級的,所以多年來禁止非洲的黑人狩獵,只允許白人從事這項「高雅」的狩獵。
「富人的遊戲」
獵手的目的並不是獲取獵物並出售,而是享受狩獵、追逐的樂趣並將獵物作為紀念品,製作成標本永久保存。在國際社會,殺死一隻獵物的許可證價值往往高達幾萬美元,加上相關的服務費,花費更加巨大,有時會遠遠高於獵物本身的經濟價值。因此被稱為「富人的遊戲」。
報導稱,最早把「戰利品狩獵」帶到中國的,是一位富豪。這位名叫劉國烈的美籍華人早年靠開超市發了財,1974年,劉國烈退休環遊世界。因為喜歡打獵,他結識了很多國際狩獵場的管理層。
1984年,劉國烈來到中國,極力「推動」狩獵項目。當年,青海都蘭縣展開了岩羊的狩獵,1987年,甘肅開放了盤羊狩獵;1990年,新疆也開放布爾津的盤羊狩獵。1992年,四川展開水鹿的狩獵。1993年,陝西開放羚牛的狩獵。劉國烈說,他曾經幫助很多國際獵人在中國狩獵,「他們中有大使、醫生、阿拉伯王子,都是全球各地最有錢的人。」
據一知情人透露,當時,大陸的林業部門開放野生動物的狩獵是希望通過外國人來中國狩獵,賺取一定的外匯,誰也沒有想到還有中國人到外國狩獵的這一天。與當年外國人來中國打獵相似,現在前往海外狩獵的中國富豪們,要支付5萬人民幣到68萬人民幣,才可以到國外狩獵從黑熊到大象大小不等的動物,獲得熊皮到象牙「戰利品」。高昂費用使得報名的人「非富即貴」。
浙江老闆張陽稱,他曾經到南非打過羚羊和疣豬,他報名的國際狩獵俱樂部成立於1971年,簡稱SCI,是世界上最大的狩獵愛好者組織之一,會員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每年會費大約100多美元。他說:「SCI狩獵大會每年都會在美國舉行,是全世界獵人們的最高盛會。」
獵殺儘可能多帶不走就扔掉
多年來,戰利品狩獵者一直聲稱自己是「自然保護者」,他們認為,野生動物得以生存的唯一渠道是被賦予經濟價值。也就是說,只有讓當地的老百姓認識到野生動物的價值,從中得到經濟利益,才能讓百姓自覺地保護動物。如果百姓得不到利益,就有可能不保護甚至偷獵動物。也就是說:「殺死動物是為了保護它們?」
據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北京達爾問求知社的研究員劉慧莉說,戰利品狩獵的落腳點依然是殺害。保護並不是直接目的,也不能保證每一個獵人都在乎自己花的錢是否用於當地保護事業。狩獵者打完獵拿上自己的戰利品就離開了,很少關心狩獵費是否真用到當地的環保和動保事業上了,事實上很多狩獵者的錢都進了當地官員的腰包。
亞洲動物保護團隊發起人暨執行長蘇佩芬沒有絕對反對狩獵,但是對一些落後國家是否對申請手續和狩獵證書嚴格把關, 狩獵的數量是否依據科學研究的數據表示擔心。蘇佩芬表示:「把狩獵動物做為人們的娛樂活動是極為殘忍的, 現在物質生活條件改善了,反以殺生做為娛樂,成為西方利益集團的獲利的主要來源,中國大陸的新興中上階層應多為警惕。」
退休後從歐洲來到中國推廣狩獵的老獵手馬克表示,與西方的戰利品狩獵者相比,中國的富豪狩獵者絕大部份以炫耀為目的。馬克說:「中國的富豪總是希望獵殺儘可能多的獵物,帶不走的就扔掉。」馬克稱:「這不叫狩獵,這叫打動物。」
他認為狩獵的目的不在於是否打死了動物,馬克說,在他幾十年的狩獵生涯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即當他通過動物留下的足跡、糞便、毛髮等,判斷出動物的方位,然後跟蹤鎖定獵物,在瞄準的最後一刻,卻放棄了射擊:「能鎖定它們,這已經足夠證明我作為獵人的超凡能力,並不一定要殺死它。」
誰是背後的推手?
報導稱,把張陽介紹到俱樂部的是一個叫盧彬的美國人,他是把中國富豪引向世界獵場的「重要人物」。盧彬生長在美國,14歲的時候就和家人一起打獵。2007年,盧彬在北京成立了我愛狩獵俱樂部,並擔任俱樂部總裁。
2012年2月28日,廣州日報在《五十萬可獵北極熊》的報導中稱:最初,盧彬做了一批演示文檔,發給那些高端會所、高爾夫球俱樂部,但沒有人回應。2008年,盧彬開始通過網站進行宣傳。2009年又和國內一家旅行社合作「開發」,那年,他帶了兩個團去南非。在北京的歐洲獵手馬克也認識盧彬。他說:「盧彬把自己帶中國富豪去國外狩獵、坐在獵物屍體旁的照片刊登在網站上,生意馬上火爆了起來。」
而出生於中國的王巍2004年就帶領中國富人出國狩獵了。王巍的職務是北京正安國際旅行社總經理,1962年出生的他是野生動物專業的科班人士,畢業後先後在臥龍保護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工作。
2004年,王巍帶了一名上市公司的地產商老闆去非洲打獵,此行收穫了一頭獅子、一頭斑馬、一隻角馬和一隻高角羚。此後,他又繼續帶過多名中國人前往海外打獵。而正安國際旅行社網站聲稱,正安旅行社是「目前國內唯一有成功代理大象、豹等四十多種獵物獵釣經驗的機構」,每年代理數十名中國的和國外的狩獵愛好者分別去巴基斯坦、蒙古、北美及非洲進行運動狩獵。
「海外狩獵如此紅火,與這些推手分不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中國經濟近年來高速增長,一些俱樂部和狩獵諮詢公司紛紛盯上中國富人的錢袋。
動物保護組織——亞洲動物保護團隊負責人蘇佩芬分析,狩獵雖是一個獲利極大的產業, 但在西方仍然只有很少量族群參與,因為涉及殘殺生命,而這是一般大眾不願參與的。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狀態下,中國的經濟持續發展,對於國際狩獵利益集團而言,中國這個市場是一塊「肥肉」。
民眾五行缺水評論稱:「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愛你愛到死?殺死這些動物是因為要保護它們?」民眾yyl585:「對這些人渣應予以消滅,否則將禍害整個地球和人類。」
(責任編輯: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