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綜合報道)昨天是兒童節,有機構調查發現,香港學童無禮貌,可能與家長行為有關,提醒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將教育的責任推卸予學校。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日前訪問了近300名家長和300多名初中及小學生,列出香港學童10大無禮行為。82%受訪學童,對外傭或長者甚少講「唔該」;其次是衝入車廂霸位;排第三位的是72%學童收到父母禮物時,甚少主動講「多謝」。
同時,受訪家長中,75%表示很少說「唔該」;72%說乘搭港鐵時會衝入車廂尋找座位;有近70%家長表示,當子女做出無禮行為時,不會每次都會指正或責備他們;也有57%受訪家長認為,兒童禮貌的教育,應由學校負責。
香港家庭教學院主席狄志遠認為,調查結果反映學生無禮貌,可能與家長行為有關,家長應反省自己的行為,同時不應只期望學校教導學生的品德。「小朋友不禮貌的行為,同樣家長都有犯這個錯誤,所以家長基本上做不到以身作則這個作用;第二方面,家長很多時都覺得禮貌由學校去做,日常生活做好,(教他)明天默書已經沒有力氣,有沒有禮貌他們都沒有精神去理會,交由學校教導。」
有小六學生說,自己以前沒有禮貌,例如上課打斷老師講話,以及接受同學幫助時敷衍說謝謝,導致同學排斥他。經過老師和家長教育,他比以前更有禮貌,與同學相處融洽。
亦有從內地來港的家長說,內地與本港,在禮貌習慣上有分別,有時反而要在香港長大的女兒,提醒她要有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