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找「一百個滯銷的原因」,不如找「一個暢銷的理由」
營運績效不佳的公司召開業務會議,通常不討論「怎麼樣才能暢銷」,而是討論「為什麼會滯銷」。
無論列出多少「滯銷的理由」,回頭修正業務程序與研發過程,也不能保證商品就會暢銷,因為可能還有更大的「滯銷原因」隱藏在後。
既然如此,不如找出「暢銷原因」,還更有建設性。
就算只有一個人買,只要研究「為什麼這人會選擇我們的商品」,強調「吸引人的部分」,便很有機會引起相同品味顧客的注意。
然而許多業務會議卻喜歡以「分析滯銷的原因」為主題,單純是因為分析「敗因」比分析「勝因」要簡單。
曾有位劍道達人說過:「勝有奇勝,敗無奇敗」。
這句格言的本意,是要選手從勝敗中消除自滿,反省自身不足。但換個角度來說,也代表「贏的理由」比「輸的理由」更難找。
在不景氣的環境下,我們能找出無數個「滯銷的理由」。與會者每個對「敗因」都是滔滔不絕,論敗也比較容易推銷自我。
此外,企業引進競爭主義,導致員工之間不願意互相讚美,也促使眾人只談「為何會滯銷」。因為討論「暢銷原因」,功勞可能會被其他人搶去。
這樣的會議,自然成了「滯銷原因研討會」。
但實際上,與其找出一百個滯銷的理由,不如找到一個暢銷的理由,更能提升銷售量。@
摘編自 《為什麼努力沒有成果?日本Top Leader用40個逆思考,扭轉你的迷思與錯覺》 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