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報導)一向作為炒菜配料的大蔥近期突然價格高漲,在中國部份大城市10元僅能買2根大蔥,大蔥的風頭甚至蓋過了肉禽。大陸媒體調查發現,大蔥在流通領域,流轉過程中層層加價,甚至有囤積炒作的跡象,有經銷商從中賺取了1000萬。
據《東方早報》報導,元旦前後5元/公斤,現在10元/公斤,上海本地大蔥價格3個多月時間整整翻了1倍。大蔥價格暴漲背後存在多種原因,包括山東等主產地減產、北方市場缺貨,中間環節層層加價以及天氣冷等。
報導透露,大蔥價格暴漲,部分一級經銷商大賺了一筆。僅僅3個月時間,一級經銷市場的價格就翻了5倍。大蔥從地頭進入老百姓餐桌上至少要經歷「種蔥-小經紀人-大經紀人-運輸戶-大批發市場-小批發商-市場」等7個環節,有人形容流轉7次貴了7倍,甚至有經銷商從中賺取了1000萬元,少數經銷商在暗中有囤積炒作的跡象。
河北大蔥生產基地專業大蔥批發銷售中心韓哲告訴大紀元,他們現在大蔥的批發價是每斤0.98~1.10元,已經沒有貨了。要等幾天才行。因為大蔥少,今年的價格就抬高了。
據悉,大蔥生產銷售鏈條中,一直存在著「農戶–經銷商」的承包合作模式:普通的種植農戶承包下幾十畝至上百畝的土地,一些經銷商在農戶種下大蔥後,就與他們談好價格,承包下農戶所有大蔥的銷售。
「一些經銷商去年以2000元至3000元的價格承包下一畝大蔥,現在最高漲到了18000元/畝。」奉賢的經紀人王守勤告訴大陸媒體,每畝大蔥產量在4000至 4500公斤,算下來每公斤大蔥的價格,由正常的0.6元/公斤漲到了1.8元/公斤,這其中的巨大差價都被經銷商賺去了。王守勤表示,一些承包下數百畝至上千畝大蔥的一級經銷商都「發財」了, 「少的賺了兩三百萬元,最多甚至上千萬元。」
信息不暢通 農民盲目種植
「去年春天,我家冬儲的大蔥根本賣不上價錢(只買幾分錢)造成虧本,最後忍痛當垃圾扔掉了。」 韓哲說,所以去冬今春,他們家和其他農戶基本上沒有冬儲大蔥。看到當前大蔥如此好的賣價,他們都非常後悔當時沒有留一部份大蔥。
山東省章丘繡惠大蔥生產基地苗長健告訴大紀元記者,造成這一現象的最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政府部門發佈大蔥種植信息,造成農戶們盲目跟風種植。這就好比撞大運,撞對了就賺點兒錢,一旦撞錯了,只有自己認倒霉。
現在全國大蔥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南及東北地區,但每年這些地區種植面積究竟有多大沒人知道。有評論說,如果有一個全國性的當年大蔥種植面積的準確信息,農戶們就可以根據當年情況,合理安排種植面積。這樣既可以避免價低傷農,更可以避免面積減少,價格上漲讓市民多花錢。
《東方早報》說,除了種植和銷售信息不暢外,大蔥種植和其他農產品一樣還多半是由一家一戶種植。農戶們只忙於種植,不但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捕捉相關信息,還造成銷售沒有渠道、生產成本高等問題。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