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18日訊】近期,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市民突然發現,一向是炒菜配料的大蔥突然價格暴漲, 10元錢僅能買到兩根,如今大蔥的風頭甚至蓋過肉禽和雞蛋,「買一斤小蔥的錢,能買兩斤多雞蛋了。」蔥價暴漲的原因在於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引發的供求失衡,此外,中間環節的剝削也助推蔥價上漲。專家建議,盡快建立全國種植及價格信息發佈網絡,並加強農超對接等措施,為農產品價格暴漲降溫。
大蔥價格暴漲
濟南金鄉山陽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孟凡波說,去年這個時候每公斤大蔥的批發價格為2.4元至2.8元,但現在每公斤的價格達到6.6元,前幾天高的時候一度達到7.4元。到零售市場及超市,蔥價就會達到每公斤近10元,甚至更高。因此一些體形較大的蔥,10元錢買兩棵很正常。
山東省章丘市是全國大蔥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這裡生產的大蔥銷往該省和北京、河南、重慶等省市。在章丘從事大蔥收購生意已有10年的史佩立,對今年大蔥的行情他覺得很意外。他表示,往年收購大蔥總擔心賠本,今年卻是從蔥農手裡包下一畝大蔥後再收貨時價格已經上漲了。 「現在大蔥幾乎是一天一個價,漲得很快。」
不僅山東省內的大蔥價格在上漲,章丘一些大蔥經紀人反應,從江浙一帶和福建等南方省份收購的大蔥也在漲價。
供求失衡 中間環節層層加價
據悉,由於大蔥前兩年價格快速下跌導致種植面積減小和氣候的影響,章丘大蔥價格快速上漲勢頭至今已延續半個多月。
章丘市赭山大蔥專業協會會長李家祿介紹說:「這一波大蔥行情和往年不同,價格在保持連續7年的較好水平後,2010年和2011年都出現快速下跌。正常年份11月中旬開始收購時價格為每公斤1.6元左右,2010年卻出現了每公斤2元錢的好行情,很多人捂著不賣,結果價格一路下跌。到了2011年4月跌到每公斤不足0.2元,基本沒人要了。」
連續兩年的壞行情嚴重打擊了蔥農的積極性。李家祿說:「2011年全國大蔥種植面積大幅減少,章丘市減少了30%左右。今年的面積比2010年可能減少50%。」
不僅種植面積減少,大蔥畝均產量也出現下滑。章丘市赭山大蔥專業協會理事長李鵬飛說:「由於常年種植大土壤養分受到影響,再加上病蟲害和凍害,今年大蔥畝均產量從4,000公斤減少到了2,500公斤以下。」
此外,銷售的中間環節也層層加價,進一步助推大蔥價格上漲。據李家祿介紹,大蔥從地頭進入老百姓餐桌上至少要經歷「蔥農、小經紀人、大經紀人、運輸戶、大批發市場、小批發商、市場」等環節。「在供應偏緊的時候,每個環節加價幅度都很大,到了終端環節自然價格就貴很多。實際上是農民和市民兩頭叫苦。」
建立信息渠道 減少中間剝削
專家認為,為防止部分品種農產品價格過大波動對CPI (消費物價指數) 走勢產生不利影響,當前亟待建立起全國範圍內的農產品種植和供需信息網,並採取農超對接等方式減少流通環節,讓農產品價格盡速回落。
山東壽光市田苑果菜合作社負責人李春香建議,建立一個信息發布系統,在每個縣市甚至是每個鄉鎮統計重要農產品目前的種植養殖量和將來的種植意向,以防止農民盲目種植。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建議,盡快推進農超對接和農資生產企業與農戶對接措施,逐步壓縮農產品中間流通環節,並建立全國農業信息發佈網絡、完善農戶相關信息的渠道,指導農民科學種植,以防止農產品價格暴漲給老百姓帶來生活上的壓力。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