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目前一場有關「活熊取膽」的戰爭已從民間延燒到中國大陸的「兩會」。此前,以「活熊取膽」為業的福建歸真堂藥業公司的上市申請,引發社會熱議。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和民眾提出取締養熊業的呼籲,而相關產業及中藥協會則認為這種抵制是國外藥品製造企業的一場陰謀。
政協支持派
日前,30餘位醫衛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一份「正確對待『養熊取膽』,保護中醫藥資源的合理利用」的提案,力挺活熊取膽。
聯名簽署人之一、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曹洪欣稱,麝香、牛黃、熊膽、羚羊角等動物類中藥往往是治大病、急病的,而草本類中藥入藥通常是治療慢性病和其他病的。因此國家大力組織開展藥用動物養殖以及替代品的開發,以從根本上解決動物藥藥源不足的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稱,從主流中醫界的觀點,目前熊膽不可替代。「一些人說的熊膽已經找到替代品了,那只是替代了熊膽中的某一種成分而已,根本達不到熊膽粉的療效。」
曹洪欣認為,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本)》鼓勵類產業還將「道地中藥材及優質、豐產、瀕危或緊缺動植物藥材的種植(養殖)」列入其中,顯而易見我國養熊業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
政協反對派
今年兩會,政協委員作家馮驥才、畫家韓美林聯合提出了「關於建議國家立法取締『活熊取膽』」的提案。
韓美林認為,活熊取膽是一種民族恥辱。他覺得人類既然是大自然的主人,就應該拿出一個榜樣來,為了人的尊嚴。
他認為,動物保護的問題就是人性的問題,人如何對待動物可以推及到人對待人的方式。任何作用在動物身上而產生的變化,最後都會作用於人。
「這是中國法律的恥辱。」韓美林感慨,他是這份呼籲書的起草者:「這不只是一個專業上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的基本價值問題,涉及法律人的良知和職責。」
韓美林、馮驥才「關於建議國家立法取締『活熊取膽』」的提案,獲得了同是全國政協委員的姜昆、鞏漢林等人的支持。
取膽熊是否帶病成爭論焦點
支持方政協委員溫建民稱,藥品生產過程中以及出廠時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測,要是熊膽粉有甚麼有害物質殘留,都是會被檢測出來的,這樣的熊膽粉肯定是不能用的。
動物保護組織認為,活熊取膽用來引流的瘺管在病理學上是一個傷口,身體本身的組織特性會讓傷口逐漸癒合,但每天取膽的持續刺激會造成創傷和粘連,永不癒合的創口是細菌最好的溫床,他們提供的數字是在他們救助過的一百六十五頭使用過無管引流術取膽的熊中百分之九十九患有膽囊炎,一半以上患有膽囊息肉等,還有百分之三十五的黑熊死於長年不癒的傷口感染導致的肝癌。
業內專家認為,長期的分泌膽汁被提取之後可能影響肝膽的功能,包括可能會在腹腔內部形成一定的感染,如果不及時發現的話可能會釀成比較重大的疾病。而歸真堂在這方面並未做專項的檢測。林業部門例行檢查不包括對黑熊的體檢,歸真堂目前也無法提供相關醫療記錄,黑熊的真實健康狀況得不到印證。
歸真堂創始人邱淑花承認,它有膽囊炎還是有癌症沒辦法證明,因為我們從養熊到現在熊都非常健康,就是說一般熊的身體健康那可以說它正常吃飯,那它如果是說有感冒了有不舒服了它會表情不好看,那表情不好我們要給它用藥。
亞洲動物保護基金會外事部總監張曉海認為,熊是非常堅韌的動物,熊這個字在英文裡面是bear,就是承擔、忍受的意思,熊非常非常堅韌,它不到最後的時刻它表現不出它特別巨大的痛苦。「我們救助的一號熊叫安德魯,它的肝癌發展得特別快,一直到最後它肚皮上的血管都已經爆起來它才開始有一點點呻吟,當我們把它的腹腔打開的時候它已經沒有肝臟了,每一塊兒肝組織都已經被癌組織給佔領了」。
人工熊膽為何不能給取膽熊帶來希望
歸真堂的相關專家認為熊膽中包含五種成分,而人工的熊膽只能製造出的熊去氧膽酸不能替代天然熊膽當中的多種成分。
瀋陽醫科大學周傑認為,早已成立項目組以仿生學的方式尋求複製天然熊膽,「我們就按那一步步氧化做的,怎麼是一種元素呢,全部都有了。」遼寧省衛生廳藥學審查結論,人工製成品熊膽理化性質、疾性毒性、長期毒性、藥理學研究與天然熊膽一致。
人工熊膽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立項,歷經三十年動物和臨床試驗,已經通過了批產前的工作,但一直未得到藥監局的批復。
北京愛護動物協會會長秦肖娜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活熊取膽背後有龐大的利益集團支撐,而相關職能部門從中有利可圖,並不想讓這一殘忍的行業消失。
(責任編輯:江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