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歌爾開啟產品研發大門

共同創造的創新:開啟產品研發大門

雷馬斯瓦米、高哈特

人氣 8
標籤:

年輕的Camiseteria公司藉著採用眾包模式一炮而紅。但是當企業已經行之有年,而且內部有專任設計師時,要如何有效利用組織外部的人才?

答案可以參考日本的內衣領導品牌華歌爾(Wacoal)。華歌爾的業務包括了規畫、設計、製造女性內衣與外衣。

它的二○○九年會計年度的營收為一千七百三十二億日圓(十八.七億美元),三分之二業務來自日本,三分之一來自海外。

華歌爾是亞洲國家如泰國、台灣、南韓的領導品牌,它在日本、中國、南亞與多明尼加都設有製造工廠。

長久以來,華歌爾在設計產品時都非常注重顧客體驗。它們的人類科學研究中心(Human Science Institute)每年量測記錄了數千位從年輕到年長女性的體型。

華歌爾對體型、設計可能性、產品選擇與成本的深厚知識,讓它得以領先同業、不斷提出新的產品概念,比方無縫線、緊密伏貼、使用無感商標的iBra。

然而在一九九○年代末期,華歌爾遇到了成長瓶頸。為求改善,該公司嘗試設立了半訂製產品線,為顧客量測體型並客製適合的內衣。

在發展這項產品時,華歌爾設計團隊從顧客互動中獲得許多洞見,促成了之後更大範圍的共同創造活動。

二○○一年五月華歌爾賦予邱康之(Yasuyuki Cho,音譯)運用網路與新科技拓展業務,並創造新產品線的重責大任。

邱康之觀察後發現,不少追求流行的消費者希望擁有「居家時尚」,而這個潛在市場尚未被人發掘。

雖然許多成衣商銷售上班用時裝與家用休閒服,但是在時尚與舒適間似乎有個藍海市場。於是華歌爾開發了「居家服飾」(house wear)概念,在日本稱為Ouchi wear。

邱康之致力運用線上技術設計新產品。他對作者表示,希望讓日本年輕的粉領新貴開始討論Ouchi wear的新概念。

為了達成目標,邱康之找上Cafeglobe.com。Cafeglobe.com是日本一個網路社群及社交平台,在女性上班族間十分熱門(等同於美國的iVillage)。

Cafeglobe有超過六千名會員,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女性上班族。邱康之決定在Cafeglobe開設一個子論壇,專門討論居家時尚。

為了增加網站流量,他聘請一位受歡迎的年輕名模擔任論壇主持人,專門負責與會員交流。

當網站擁有數百位女性會員後,華歌爾即推出邱康之稱的「共同合作計畫」,邀請社群為Ouchi wear產品線集思廣益。最後有一千二百多位女性加入,成為共同創造員。

華歌爾設計團隊其實對此產品線已經有了初步概念,於是他們將設計想法、草圖與服裝概念說明放在網站上。

華歌爾一開始只是單純想收集顧客意見,後來在幾位參與者的促使下,Ouchi團隊開始鼓勵社群對設計提出更深入的評論。

此時,邱康之才了解到他的團隊還未充分利用社群對話中潛藏的機會。他發現Cafeglobe社群的女性會討論自己的設計想法,而這些想法可以修正原本的設計,甚至提供全新的方向。

他第一次受到啟發,是收到一張會員的傳真,傳真上手繪了新服裝與配件的草圖,雖然只是造型簡單,但概念非常清楚。

邱康之深知他必須讓團隊了解,顧客提出想法對公司是機會而非麻煩。於是在前測階段,他設置一組線上服裝設計工具,邀請社群成員改變原設計,提出新設計,並就衣服的設計、顏色與質料投票。

邱康之表示,得到的成果讓他與團隊都非常驚喜:社群的設計讓原本就出色的Ouchi產品,增加了新意與活力。

或許最讓人驚訝的是,參與設計的女性大多是忙碌的年輕上班族。四分之三的人年紀在二十五到三十五歲之間,八○%的人在工作。大多數的人有小孩。

然而她們卻抽出時間挑選花色、建議領子形狀、移動鈕釦位置、重新設計鈕釦孔、或是大費周章更改肩部或口袋設計。

邱康之後來與其中一些女性見面,才知道網站讓她們能發揮創意,賦予她們全新設計體驗。

藉由團隊設計的工具,華歌爾釋放了女性內在的藝術精靈,讓她們體會前所未有的樂趣與自我價值,這也是女性上班族再忙也要找時間參與的原因。

華歌爾內部團隊則基於社群提出的新想法,重新討論、修改系列產品。之後,Ouchi wear團隊開始規畫新系列的雛形,邱康之則鼓起如簧之舌說服日本頂級百貨公司高島屋,在其中一家店的櫥窗展示這個系列。

邱康之會見高島屋東京新宿分店的業務經理,兩人一起拜訪了Cafeglobe社群成員,並邀請她們來店試穿。華歌爾的設計團隊、規畫人員、行銷人員、店經理與社群成員都出席了試賣會。

邱康之發現高島屋百貨的業務經理與業務員都興高采烈,加上一開始就參與行銷,讓他對新系列能進駐百貨公司更有信心。

Cafeglobe的社群成員也因為能與其他成員認識,並與華歌爾設計團隊互動而滿懷欣喜。邱康之深刻感受她們因為共同合作的成果,獲得了榮譽感及歸屬感。

華歌爾的經理與顧客社群在建立實際的互動後,仍持續在網路上交流,協助團隊完成產品規畫,並導入生產與上市的階段。

華歌爾的Ouchi系列上市後迅速暢銷,第一年的業績超過一百萬美元。這個顧客參與設計的流程,結果比原本流程快很多:華歌爾傳統的產品研發流程,從規畫到銷售通常需要十一個月,然而Ouchi wear的研發只花了三個月。

之後,華歌爾依循同樣模式推出超過一打的新產品,在市場上都大獲全勝。這些新產品從概念規畫、設計提案、投票與建議、生產樣品、到店內試銷、生產與銷售,一系列的流程都加入了共同創造的元素。

邱康之現在已經轉任華歌爾的其他職務,但不論到那個單位,他都不忘應用共同創造的前瞻概念。當華歌爾的內衣產品出現嚴重的品質問題,他馬上看到顧客參與的機會。

當時的問題出在黏膠,一些內衣的銜接黏膠日久會失去黏性,導致內衣鬆脫,這個問題讓客服中心湧進大量的抱怨電話。

邱康之告訴作者,「華歌爾最忠實的顧客才會打電話到客服中心申訴,而她們也有最多資訊可以提供。」

品質事件讓邱康之決定把電話客服中心改造為另一個參與平台,而不只扮演服務中心的角色。他了解在發生內衣危機時,華歌爾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日本客服中心訓練有素的員工。

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都能有效解決問題並與引導顧客說明經驗。現在客服中心已成為華歌爾洞察顧客想法的源頭,同時將顧客使用經驗有效傳達給具備共創經驗的產品發展團隊。

邱康之認為,穿衣經驗與設計經驗其實是一體兩面,而他的使命就是連結以上兩者。當詢問擁護共同創造理念的他下一步發展,邱康之神祕地笑著說:「共同創造無所不在。」@(待續)

摘編自 《共同創造到底有多厲害!》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在逆境中創造經營奇蹟
空間魔法師:巧思創造內置空間
陳彥玲講座:發現孩子 創造有效學習
外型改變評價並且創造內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