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日前,標普稱中國大陸經濟今年硬著陸可能性10%。而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的軟著陸已經是一件很虛幻的事,2012年世界將進入經濟大蕭條,而中國大陸將成為風暴的中心。
標普稱中國大陸經濟今年硬著陸可能性10%
2月3日,標普信用分析師曾永興稱,預計中國大陸經濟增速將在2012年進一步回落至8%左右,預計GDP增長率降至7%的可能性為四分之一,降至5%(即硬著陸)的可能性為十分之一。
標普方面預計,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將降低需求,從而對中國大陸依賴於出口的經濟增長造成影響;而中國大陸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對房地產業和地方政府的負面影響將最大。
標普認為,上述後兩種情景對中國大陸各行業的影響不一,從非常大至較小不等,這意味著對評級的影響從違約至無需下調評級不等。
吳惠林:2012年 中國大陸將成為風暴的中心
中華經濟研究院吳惠林教授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的哈利‧鄧特二世寫了一本書——《2012大蕭條》,書中提及世界對中國經濟有一個錯誤的認識,有人錯誤地認為中國大陸將承擔起復甦世界經濟的責任,書中有詳盡的數據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出現很大的問題。
「一個就是人口紅利的消失,對靠勞動密集型帶動經濟增長這一模式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再一個就是地方債務的問題,預計今年就會引爆,大家到時會發現中國大陸的經濟危機比希臘債務危機更為嚴重,至於會不會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嚴重,也是很難說。」
「同時中國大陸民眾的消費非常低,佔GDP的比值為35%,其他正常國家一般都是60%至70%左右。畸形的經濟結構導致內需無法被拉動,不可能再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將陷入大蕭條」。
吳惠林認為,房地產和投資拉動GDP的模式也不會再好使了。房地產的泡沫也就要破滅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無法解決。
吳惠林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泡沫最後破滅的時候,世界經濟也會受到很大的衝擊。世界將進入經濟大蕭條,而中國大陸更是風暴的中心。
草庵居士: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很虛幻
美國經濟學家草庵居士對大紀元記者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泡沫甚麼時候破滅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問題。許多權威的經濟學家認為,2012年中國大陸將成為世界經濟危機的中心,將引爆全球經濟危機。英國衛報的經濟評論專家也認為,中國經濟已經不可能再高速增長。
草庵居士認為,雖然中共仍然宣稱2012年GDP仍能維持在8%,但大家都知道,中共GDP中的水分很重,這幾年中國大陸的GDP的增長是畸形的,並不是由正常的經濟發展所拉動的,GDP的增長更多的是嚴重通脹所帶來的,中國大陸這幾年每年增發的貨幣量大約在20%至30%之間,2010年貨幣總量為40萬億,2011年市場貨幣總量近70萬億。
著名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根據官方數據,2000年,中國大陸GDP總量為8.9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3.5萬億元,是GDP的1.5倍。到2011年9月底,中國大陸GDP總量為26.866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9.64萬億元,是 GDP的2.6倍。據但斌研究,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的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約在10%左右,而貨幣存量平均增長速度是31.5%,個別年份的甚至超過40%。因此,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
草庵居士認為,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泡沫已經不可能再持續下去了,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必然引發中國地方財政的違約,進而引發銀行壞帳的出現,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雖然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表面看還風平浪靜,但經濟的泡沫化已經非常明顯。
草庵居士分析,去年中國大陸稅收同比的增長已接近30%,而官方公佈的GDP的增長只有9.2%,也就是說去年經濟增量中有70%的財富被政府拿去了,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內需疲軟,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無法持續下去。「中國經濟的軟著陸其實我看已經是一件很虛幻的事,更大的可能是硬著陸。」
他認為,中共為保持經濟的增長,未來幾年內將再投入10萬億的資金來繼續刺激經濟,那麼這10萬億怎麼來?也就只有再大量印鈔票,導致進一步的通貨膨脹。當然通貨膨脹嚴重到目前這種情況,繼續印鈔,老百姓能否承受、能否接受,也是一個值得質疑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知道,通貨膨脹其實就是政府對民眾財富的掠奪,而這種掠奪將導致經濟的再一次的惡化,中國經濟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中共到時想讓經濟軟著陸,也已力不從心。
何清漣:中共 2012年最大的「坎」就在財政
何清漣認為,房地產下滑與地方財政及地方債務三者有直接關係。《2011年中國130個城市土地市場交易情報》顯示,全國13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18,634.4億元,遠低於2010年的2.9萬億元。地方政府普遍受困於「土地財政」堵塞,為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中共國務院在10月批准上海、浙江、廣東、深圳等5省市成為地方政府發債試點。
何清漣表示,2010年中國大陸地方債務餘額就已高達10.7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大陸經濟中期最大系統性風險。首先是債務違約風險。2011年底共有2.62萬億債務到期。據彭博社12月19日報導,已經有11個省級政府平台正在延期支付301億的利息。這些地方債券都是以地方的財政收入來償還的,地方財政收入減少,很多到期債務就會無法償還,其結果就是政府違約。如果政府不想違約,還有一條出路,即中央政府買單。中央政府的辦法就是多發行鈔票,其結果就是通脹危機。
何清漣認為,目前中國大陸稅負之沉重,也已經接近臨界點。2010年中國大陸財政收入83,080億元,稅收占 88%,中國人的「稅負痛苦指數」高居世界第二,再增加的空間已經不大。可以說,財政危機苗頭初現,這才是中共今年真正難以跨過去的「坎」。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