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娱乐城 - 体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反思

梁舜惠
font print 人氣: 1991
【字號】    
   標籤: tags: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話,是我最常用來勉勵小朋友努力上進的一俗語。何止是小朋友,每每遇到不如意的際遇,這句話都是我咬緊牙關前進的原動力。相信,同樣也把這句話當成生活座右銘的,大有人在。

前些天,我家那還在念小學的小妹突然告訴我說她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追問原因之下才知道,原來她近日參加的揮春比賽,她苦練出來的水準被置疑否定。這年僅十歲的小朋友在傳達這句話的時候表情甚為闊達坦蕩,然而聽進我耳裏,卻痛在心裏。

我嘗試瞭解這小朋友心靈被扼殺的痛楚,自己竟又心急口快的覆了她一句:「參加比賽,我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淡泊名利啊!」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話說出口後,我自己是後悔萬分,這顯然不就和我平日灌輸她「一分耕耘,一份收穫」的理念形成對比了嗎?

付出並不等同於收穫,這個道理我何嘗不懂?職場工作上,勝任高職的不一定是能者,成功簽下合約的計畫書不一定當中最優越的,最努力加班的員工領的利潤不一定是最高,選秀比賽的冠軍未必就是個實力唱將……社會裏這種實例不勝枚舉。

越漸年長,我們越能明白,要成事,靠的不止實力,還要靠天時地利,就算有美好的際遇也偶爾難防小人明槍暗箭。所以,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這種所謂付出並不等同於收穫的狀況開始被灌上「司空見慣」的標籤,因而,我們都變得不懂去爭取,反倒是學會豁達的坦然接受、面對。

可在我小妹這個年紀,理應還在學習童話故事裏棄惡揚善精神的小學生,卻得應付這個功利社會的醜態,縱然殘酷,又奈何?

我絞盡腦汁,想盡話語安撫她那初創的心靈,反倒是她的一句回應讓我慰藉。

「真金不怕紅爐火,我問心無愧就好!」

她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早前電視節目「懸案」的一個標語──事實不容扭曲,真相無法掩蓋,謊言難成真理,只是公道,真的自在人心嗎?

我頓然茅塞頓開。小妹經一事,長一智是收穫、看透別人的假情假意是收穫、能夠有坦然面對阻障的勇氣也是收穫啊!小妹心智的成長的確比任何物質獎勵更有價值啊!

看著小妹思想比實際年齡成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前輩們都說學書法的孩子知書達理。我知道,經這一戰,她會活得更剛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安琪綜合報導)北京維權律師江天勇屢次為中國弱勢團體爭取權力,不斷遭到當局的騷擾和打壓。歷經肉體上的關押、酷刑,精神上的羞辱、恫嚇,甚至是洗腦的「反思」教育,在逐漸掙脫中共套在他身心上有形和無形的枷鎖後,於不同場合道出其良知上「反思」的心路歷程,義無反顧地決定繼續走在為中國人維權的不歸路上,描繪出「肉體可摧殘,意志堅不可摧」的勇者畫像。
  • 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賈伯斯(喬布斯)逝世的消息繼續在中國網民中激起強烈震波。人們在互聯網和蘋果專賣店紀念這位傳奇式的美國人。網絡專家們說,沒有一個寬鬆開放的環境,中國很難造就一個像賈伯斯這樣富有創意、影響世界的企業家。
  • 最近網上報導了這樣一則消息,現年26歲的越南女子阮蒔芳(Nguyen Thi Phuong)在2008年食用海鮮後,過敏反應特別強烈。在服用藥物一個月後,過敏症狀好轉,停藥後,皮膚卻開始鬆弛並出現皺紋,從20多歲的年輕美女變成看似70多歲的老婦,很多醫生認為這是她服用太多類固醇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
  • 循著現代藝術史的脈絡,檢視工業革命興起後的機 械文明,與現代藝術的關係,可見其對藝術的影響,是逐步的從藝術家作畫的方式(印象派、表現主義……),筆觸到所用的材料,一點點的影響畫家看世界的觀點 態度(達達、杜象、極限主義……);從感發性的潛意識到意識(超現實主義、觀念藝術),最後成為整個現代藝術的思維邏輯;至今的當代藝術,也還在這條脈絡 形成的框架裡演繹、浮沉著。
  • 【大紀元2011年10月26日訊】中國佛山市被貨車反復碾壓的小悅悅走了,儘管很多國人在為她心顫、為她落淚、為她反思,畢竟所有的努力都沒能留住她,她稚嫩的身心最終承受不了重壓和冷漠,她選擇了離開。 在悅悅離世的前一天,20日上午,四川瀘州一輛貨車撞倒一名讀幼兒園放學回家的5歲小男孩。目擊者稱小孩被撞後又馬上翻身爬起來,去撿落在地上的雨傘。但是,車子往後退了一點又往前開,再次把孩子捲到車輪下,然後車子繼續朝前開了大概10米後被叫停,那時卡在車輪下的孩子已經面目全非,當場死亡。 小悅悅的悲慘得以讓世界震驚,原出恰巧有監控錄像將她被撞、被輾,以及18位路人的冷漠記錄在案。否則,她會像那位先她一天離去的5歲男孩一樣,死得默默無聞。類似悅悅的車禍在中國並不少見,「撞傷不如壓死」的自保理念在中國存在的時間已經不下10年。10年前筆者在中國工作時,公司的同事就常交流這樣的心得和案例。有次,副總開車撞到一個農村老漢,公司上下都在打聽老漢死沒死,並一個個發表「撞傷不如壓死」之類的高見。筆者的同事並非中國異類,兩次輾過悅悅身體的肇事司機也有類似的表白和心態。為了避免「麻煩」,旁觀者拒絕伸手,肇事者想一次性了事。 9月初一位88歲的老人在武漢去世,此前他在市場上昏倒,超過1小時都沒有人幫助他。路人或許害怕他是一個假裝的病人,事後會把救助者說成肇事者,這是多年來盛傳的欺騙模式,也成為人們冷漠的托辭藉口。在中國,每一次類似事件發生時,絕對不缺反思與聲討的聲音,聲討、再聲討,反思、再反思,冷漠依舊冷漠,巡返往復。
  • 自從看了《弟子規》之後,才知道有《孝經》這本書,才發覺以前對「孝」的理解真是十分膚淺,從來不知道孔子把「孝」放在這麼重要的地位,只知道他說過「百善孝為先」,卻不知道孔子認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孝」在孔子的儒家思想體系中佔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一切道德標準的基礎。
  • 美國影片《絕密:五角大樓文件之戰》近日在中國上演,受到中國民眾熱捧。影片描述美國1971年的一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訴訟案,美國政府狀告《華盛頓郵報》,最後政府敗訴,影片凸顯了政府正當的保密權與公眾對政府行為知情權之間的尖銳衝突。[讓觀眾反思政府到底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有保護國家機密的權力?
  • (shown)只有用不一樣的眼睛才能透過形形色色的假像看到真實,也才能明白失去並不是壞事,反倒讓我們捨棄種種包袱,離生命的本真更近一步……
  •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美國民眾很少人知道美國前貿易代表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也不記得她做了甚麼事。但對中國來說,一般民眾會在街上跟她打招呼並謝謝她。
  • 駐華使節今天在外交部長楊進添陪同下觀賞電影「賽德克‧巴萊」,並與導演魏德聖座談。有使節說,好故事能提醒人類愛好和平、勿重蹈歷史覆轍,這是他從電影中獲得的重要訊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