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維基經濟的六大原則(中)

唐.泰普史考特 Don Tapscott、安東尼.威廉斯 Anthony D. Williams

人氣 8
標籤:

法則二:重新思考共享這件事

在本書中,我們主張所有組織應該拋棄堡壘心態,敞開心胸,向利害關係人溝通相關資訊,不論是事業網絡內或外,都分享出一些資產。

如同第二章所述,維基經濟學的「分享」原則並非只是遊戲場上的規矩,它關乎成長、創新與獲利。

當然,企業需要保護重要的智慧財產,但若是把所有的智慧財產都隱藏起來,就無法有效地推動協作。

因此,若想在組織中推動維基經濟學,必須選擇性地把一些智慧財產及其他資產放到共享空間,讓更多的貢獻者能有更充足的資訊自由地互動,尋找可以進行協作的新計劃與機會。

這聽起來好像會對公司的事業構成威脅,但其實是讓組織發掘新創意的機會。

聰明的廠商以許多方式善用分享的好處,例如策略性地轉變所屬產業的競爭軌跡、加快問市速度、降低研發成本、產生有價值的後續發明、提高互補性產品與服務的需求,以及和協作社群發展關係資本。

例如,耐吉和百思買決定把自家的環保技術放到「GreenXchange」平台分享給大家,期望也能在這個平台上享用到其他公司貢獻的技術或智慧財產。

使用共享來促進財富創造與社會發展的機會,並非只存在於商業和經濟領域。一些優異的大學(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正在建立全球高等教育網路的第一批基礎架構,包括授課講義、課程計劃、傑出思想家的演講影片等。

有人把麻省理工學院的這些作為視為一種知識慈善事業的姿態,但我們認為這是更宏大的機會:邁向協作型教學新模式,以最好的教育內容和網路提供的社群來豐富學習體驗。

當然,就算是大學,也不應該把所有東西拿出來分享。因此,我們主張一種資產組合方法:組織應該持有一部分開放分享的智慧財產,以及一部分封閉保護的智慧財產。

檢視組織的所有資產,思考其中是否有一些若提供給外界再利用或修改,將會變得更有價值。在檢視智慧財產時,考慮以下原則。

首先,試著搭公共財的便車。例如,是否有開放源碼社群正在對一些產品下工夫,可能因此使得你的顧問服務需求增加,或是降低事業營運成本?

或者,若你有一項他人可能覺得有利用價值的資產,想想看,若你把這項資產開放分享,是否能幫助組織開闢新機會或新的營收來源?

向英國的《衛報》學習,該報把其數量龐大的數位文章、圖片、影片和資料集開放分享,以鼓勵第三方創新。

重點是:若要促使社群參與,並且(或者)擴大人才庫,以幫助解決某個問題,最佳之道是開放分享一些智慧財產。

不過,最大的長期機會應該是使用共享來驅動永續。

以建立綠色能源經濟和應付氣候變遷的挑戰為例,在考量到開放源碼方法能夠加速解決方案的發展與採用之下,比起擁有創新技術的獨佔權,結合各方能力、降低環保技術研發成本的益處是否更大?

舉例而言,若美國或歐盟熟稔某項碳封存技術(例如,安全地把二氧化碳射入地底或海底),把這項技術的藍本提供給中國,不就可以改變一切了嗎?但是,要實現這類改變,必須以新思維來看待智慧財產。

最後,組織不僅必須有創意地思考能夠分享哪些部分,也要有創意地思考如何分享。別忘了,在完全開放和完全封閉之間,存在各種選擇。

不論採取怎樣的安排,協力創新的未來將是個混合模式,參與者既分享,也分配到自己份額的利益。分享模式也有其困難與挑戰。

分享意味較少的控管,採行分享模式者必須學習並遵守科學與創意社群的規則。為實行分享模式,組織必須投資於實行與促進協作的基礎設施,並且周詳考慮在社群中如何及何時分配報酬及獲利。

你必須在適當的網路上公開智慧財產,並且和參與者就這些智慧財產進行互動,讓它滋生出新的知識與發明。你必須和社群保持密切互動,以便在新的貢獻者加入時,能夠有效利用。

你也必須撥出一些資源於過濾和彙總社群的貢獻,這可能得費不少工夫。不過,相較於傳統的封閉方法,這類協作通常能夠以較少時間和較低成本,產生出更可靠、更貼近人性的產品。

法則三:鬆手

可想而知,企圖改變組織的企業及社會領導人對於變革會有許多疑慮,最大的疑慮之一是擔心失控:我不能開放它,風險太大了;我的律師鐵定會抓狂;有太多的阻礙;我不能授權其他人做決策,萬一他們出了差錯,我得扛下一切責任。

當然,轉變為新的開放模式,涉及相當風險,可能產生非預期的後果。此外,組織可能害怕一旦開放分享智慧財產,將變得脆弱,暴露未來產品的計劃,或是最終被競爭擊倒。

或者,也可能是心理層面的障礙,像是組織或個人擔心失去掌控力的深層畏懼。但是,現今時代存在的矛盾事實是:想要強壯、有所掌控,以及確保組織或社會的安全,就必須鬆手。

所謂的鬆手,有很多種形式。可能意指賦予員工更多自由與彈性,讓他們能夠和同儕共同創新與創造。

可能意指從供應商及夥伴身上汲取點子,並且在產品的設計與製造方面更密切地通力合作。

可能意指與公眾分享資產,以延伸觸角,或是吸引更大的貢獻者網絡。可能意指讓忠誠且投入的粉絲社群自己推動行銷活動,以幫助你的品牌成長。

或者,在政府部門,鬆手可能意指停止獨佔模式的政策制定,讓民眾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扮演有意義的角色。

不論哪一種形式的鬆手,都涉及風險,構思與計劃不周的策略,可能會讓你出醜。但是,若做得正確,鬆手將使你變得更強壯、更堅實,為適應於愈趨複雜的環境做更好的準備。

當然,鬆手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事。IBM在加入Linux 社群時發現,大型組織很難輕易地捨棄掌控,IBM的開放系統發展副總丹.弗萊伊(Dan Frye)說,鬆手是最難學的功課之一。

在Linux基金會舉辦的協作高峰會(Collaboration Summit)中致詞時指出:「我們無法掌控個人或社群,若你試圖這麼做,將會使情況更糟。

你需要的是影響力,這得回到最重要的一課,就是把掌控權還給社群,並發展與社群互動的專長。

你會發現,若你的軟體開發者和社群共事,假以時日,他們將發展出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將幫你完成任務。」

以影響流程取代掌控流程,這對習於規劃並且謹慎執行每個層面的企業而言,是心態上的一大改變。

開放源碼社群的運作方式是即時、透明地來回溝通和快速地產品重建,使用即時通、電子郵件、即時協作品軟體等工具進行交談。反觀公司內部的溝通很注意內部敏感性,經常緩慢且斟酌再三。

參與協作社群意味讓出一些掌控權,共同承擔責任,擁抱透明,管理衝突,並且接受一個事實:成功的計劃將自行其道。

無疑地,對已經習慣於指揮與控管制度的組織而言,這趟旅程恐怕很不輕鬆,組織得學習一套側重建立信任、實踐承諾,敏捷改變與同儕共同決策的新技巧。@(待續)

摘編自 《打造維基型組織:集體協作的威力》天下雜誌 提供

相關新聞
外媒爆中國十大「黑領」控制經濟社會命脈
《經濟學人》70年首設中國專刊:中國動亂及危險年
專家:2012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風暴中心
張真仁:2012年全球經濟之展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